目前,使用安卓5.0或以上版本的智能手機均使用了全磁盤加密技術,據不完全統(tǒng)計,使用安卓5.0或以上版本的智能手機的中國用戶超過千萬量級。通信專家指出,手機芯片存在漏洞相比染上手機病毒,更具危險性;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涉及個人理財、生活隱私的重要載體,一旦出現普遍性漏洞,其影響十分巨大,手機安全性應獲得產業(yè)鏈和消費者的更多重視與日常防范。
為提升信息安全性,近年來,智能手機生產商紛紛布局生物識別系統(tǒng)。為了更好地保護手機用戶的數據,采用指紋識別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識別技術不但可以確保手機信息安全,而且還可以快速解鎖。早在2012年,蘋果公司斥資3.56億美元收購了指紋傳感器制造商AuthenTec,隨后蘋果公司就推出了具有嵌入式生物識別功能的移動設備。蘋果公司的Touch ID生物識別功能在快捷和安全上具有優(yōu)異的性能,不存儲指紋圖像且使用專用芯片提升安全性能。另外,三星的虹膜掃描技術也將應用在新款的旗艦手機中,為信息安全市場打開了空間。
積極布局生物識別技術
生物識別技術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tǒng)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征,如筆跡、聲音、步態(tài)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在生物識別中,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具有快速、直接、友好、外延性廣的特點,在安控、支付等領域潛力巨大。
隨著智能手機指紋識別功能的快速普及,芯片及模組滲透率不斷提升。三星、華為、中興、魅族等手機廠商相繼推出指紋終端并普及到各個品牌,加快了生物識別功能從高端向中低端的滲透。近幾年,指紋識別功能的手機占比持續(xù)提升。據CCID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指紋芯片出貨量為2.1億顆,而2015年則增長至3.6億顆,增長率達到73.02%,預計到2016年,全球指紋芯片出貨量將達到5.5億顆,增長率有望接近50%。另外,去年安卓系統(tǒng)指紋識別設備的滲透率為25%左右,預計今年指紋識別設備滲透率將提升到50%,未來發(fā)展空間巨大。
而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除指紋識別外,人臉識別、指靜脈識別產品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眾多芯片廠商在人臉識別與指靜脈識別產品上也積極布局,全方位助力生物識別產業(yè)發(fā)展。
我們可以看到,富士通(Fujitsu)則推出可識別手指血管的PalmSecure ID Match。Cypress便與挪威Idex ASA合作推出TrueTouch Fingerprint Reader。除此之外,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則與Next Biometrics合作,針對智能手機推出可隨時處理感測的App,并改善智能卡片生物識別技術。
SmartMetric則將無線射頻技術應用于身分證,推出全功能指紋生物識別器。另外,Synaptics也推出只須單點觸控便可進行識別的Natural ID,目前已獲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alaxy S5采用,Synaptics也打算將眼球掃描技術與指紋感測技術引進汽車及游戲市場。
Synaptics、Cypress、高通、微軟、恩智浦、Google與PayPal都是Fast Identity Online(FIDO)聯盟,旗下會員Nok Nok Labs識別技術也被MedImpact Healthcare Systems醫(yī)療體系采用。
指紋識別提升芯片安全技術
目前生物識別使用較廣泛的為指紋、人臉和聲音識別,使用手機終端上的采集設備,不需要專用設備,且成本較低,更容易被市場接受。隨著生物識別相關技術的不斷提升,虹膜、視網膜、掌紋等技術也將逐漸成熟,未來在信息安全、個人消費市場、金融應用等領域有望快速發(fā)展。機構預計,到2016年,生物識別重點應用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200億元。
指紋,由于其具有終身不變性、唯一性和方便性,已幾乎成為生物特征識別的代名詞。我們知道指紋中的中斷、分叉或轉折而形成的點就是細節(jié)特征點,而這些細節(jié)特征點,可以說就是提供了指紋唯一性的確認信息。其中典型的是終結點和分叉點和分歧點、孤立點、環(huán)點、短紋等。通過記錄你的指紋紋路方向,特征點位置(通過X/Y軸來確定位置)等,就能建立一把世上獨一無二的指紋鎖,而鑰匙就是你的指紋。
由于每次進行指紋掃描的方位不完全一樣,著力點不同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變形,這樣又會存在大量模糊指紋,所以指紋識別技術的關鍵是要正確提取特征和實現正確匹配。指紋識別涉及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等眾多學科。
出于提升安全技術的考量,指紋識別應用市場開始快速起量。很多作為指紋識別最核心的各大芯片廠商開始在業(yè)界嶄露頭角。
【AutenTec】美國企業(yè),全球最好的指紋芯片原廠之一,2012年被蘋果收購,目前只對iPhone等蘋果產品提供指紋芯片,主要為正面按壓式藍寶石蓋板指紋識別方案。
【FPC】瑞典企業(yè),全球最好的指紋芯片原廠之一,目前是安卓陣營最大的指紋芯片供應商,各大安卓手機品牌旗艦機幾乎都采用該公司方案,如華為mate7等;主打背面按壓式coating指紋識別方案,同時也有正面與側面解決方案。
【新思】美國企業(yè),全球領先的移動計算、通信和娛樂設備人機界面交互開發(fā)解決方案設計制造公司。2013年收購Validity進軍生物識別市場,以滑動式指紋方案為主,今年也開始出貨按壓式指紋。
【匯頂】內地企業(yè),全球領先的電容觸控芯片、指紋識別芯片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國內主要指紋芯片供應商之一,也是今年下半年最活躍的國內指紋芯片供應商之一,已陸續(xù)推出包括vivo X6、樂1s在內的數款品牌指紋手機,正面、背面皆可,主推coating和玻璃蓋板方案。
【神盾】臺系企業(yè),指紋算法處于行業(yè)領先地位。打入三星供應鏈的成績令人矚目。
【邁瑞微】內地企業(yè),國內主要指紋芯片供應商之一,擁有獨創(chuàng)的“C-Q-T”電容傳感理論。
【思立微】內地企業(yè),國內主要指紋芯片供應商之一。
【敦泰電子】臺系企業(yè),是全球領先的人機界面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全球最完整的電容屏觸控方案、全方位的TFT LCD顯示驅動&控制方案、指紋識別方案以及Force Touch(壓力觸控)方案。
【義隆電子】臺系企業(yè),是亞太區(qū)著名的芯片設計公司,義隆指紋芯片去年開始設計,在今年6月份開始導入量產。
【費恩格爾】內地企業(yè),傳統(tǒng)行業(yè)指紋芯片原廠,是一家以指紋識別傳感器芯片、模組、算法及系統(tǒng)產品為主營方向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
【比亞迪微電子】內地企業(yè),一直致力于集成電路及功率器件的開發(fā)。今年5月發(fā)布首款指紋芯片,均為按壓式,有正面和背面兩種方案。
【茂丞】臺系企業(yè),致力于數據儲存、指紋識別等應用開發(fā),主推滑動式指紋方案。
【MStar】臺系企業(yè),是一家專注于混合視頻信號控制芯片技術研發(fā)的國際化高科技公司,目前也涉足指紋芯片領域的研發(fā)與銷售業(yè)務。
【信煒科技】深圳信煒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硅谷資深技術和管理專家歸國成立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yè)。
【貝特萊】內地企業(yè),是一家高端集成電路設計國家級高新技術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
【集創(chuàng)北方】內地企業(yè),產品涵蓋電源管理芯片、LED驅動芯片、觸控芯片及指紋芯片。
【亞略特】內地企業(yè),傳統(tǒng)行業(yè)指紋芯片原廠,是全球領先的生物識別核心方案供應商、中國生物識別行業(yè)標準研制單位、國家863計劃信息安全聯盟成員。
【美法思】 韓國企業(yè),開發(fā)、銷售世界領先水平的觸控IC、觸摸屏模組及觸摸鍵的觸控解決方案。
【JPsensor】
臺系企業(yè),傳統(tǒng)行業(yè)指紋芯片原廠,算法繼承立陶宛派,并傳承日本技術,現主推最新型的電容式指紋芯片。
【方程式】內地企業(yè),傳統(tǒng)行業(yè)指紋芯片原廠,一直致力于生物識別技術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設計。
指紋識別概念股
國農科技:以生物醫(yī)藥、工程及技術服務、房地產開發(fā)為主營業(yè)務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在國內生化制藥領域具有主導地位,具有產品質量與成本優(yōu)勢的核心競爭力,可與大型跨國制藥機構開展項目技術合作及CMO業(yè)務。
恒生電子:是中國著名的金融、證券等軟件開發(fā)商之一,也是電信、期貨、電子政務、安全、軟件外包等領域重要的軟件開發(fā)商和系統(tǒng)集成商。
新開普:是國內最早從事智能一卡通系統(tǒng)研發(fā)、生產和集成業(yè)務的企業(yè)之一。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智能一卡通系統(tǒng)的軟件及各種智能終端的研發(fā)、生產、集成、銷售和服務,可為客戶提供集身份識別、小額支付、資源管控、信息集成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智能一卡通系統(tǒng)整體解決方案及個性化定制服務。
易聯眾:是國內較早從事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公司之一,長期專注于民生行業(yè)軟件技術及服務的研究、開發(fā)、應用和推廣工作。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軟件及嵌入式軟件(IC卡)、硬件及系統(tǒng)集成和技術服務外包、民生信息服務等。
福日電子:福日電子旗下的琿春寶力通信有限公司主營汽車指紋防盜搶系統(tǒng),在指紋識別和應用領域具備相應的技術儲備。
在各大科技巨頭的引領下,生物識別設備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上游核心芯片和模組廠商將率先受益。未來生物特征身份驗證有望成為一種基礎互聯網服務,在個人應用、金融服務和消費等領域將迎來新的商機。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