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列的數(shù)學模型(10):電機損耗的原因

電子設計 ? 來源:CSDN博主 ? 作者:沉沙、motor一下 ? 2021-03-22 17:48 ? 次閱讀

1 電機損耗是如何產生的

永磁同步電機的損耗包括機械損耗、銅損和鐵損等。其中機械損耗隨轉速和工況的不同不斷改變,是不可控的。此處僅考慮可控部分的電氣損耗,包括鐵損和銅損。下圖為dq坐標系下考慮鐵損和考慮銅損的永磁同步電機的等效電路圖。

電機的損耗分析都是基于上圖進行的。圖中除了基本的物理量,Rc 為鐵損電阻,iod 和 ioq 為氣息電流分量,icd 和 icq 為鐵損電流分量。

我覺得這里在分析損耗之前,有必要講解一下,圖中幾個交流電壓源是如何來的,其實看起來是很熟悉的,我們在前面的文章https://blog.csdn.net/sy243772901/article/details/88069309有講解到過,dq軸電壓之間是存在耦合關系的,會產生耦合電壓,并且隨著電機轉速的上升,還會產生反電動勢,兩者均會對電機的控制造成影響。因此圖中三個電壓源均來源于此。

2 PMSM損耗的數(shù)學模型

根據(jù)功率基礎計算方程 P = I^2*R來計算??梢缘玫揭韵玛P系式:

其中 Pcu為銅損,Pfe為鐵損。Phim 是總的氣隙磁通。通過分析以上關系式可知,鐵損主要由氣隙產生,而銅損主要由電樞電流產生,在我的理解中,鐵損部分是由電機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感生電動勢造成的,而銅損則是電機在輸出轉矩過程中驅動電流產生的。

3 如何實現(xiàn)最小損耗控制?

在了解基本的電路原理和數(shù)學模型之后,具體如何實現(xiàn)最小損耗控制呢?大部分時候得到數(shù)學模型之后,控制問題其實就是數(shù)學問題。電機的根據(jù)損耗的數(shù)學模型 Pcu 和 Pfe 的表達式,電機的總電氣損耗為:

要求得總體損耗最小,就需要到 Pl 進行求導求極值。此時損耗模型中變量有 iod 和 ioq ,其中 ioq 可通過電磁轉矩Te表示,電機電磁轉矩方程為:

實現(xiàn)損耗最小控制就是實現(xiàn)以上方程的值最小,要實現(xiàn)系統(tǒng)損耗最小,則系統(tǒng)損耗關于等效直軸電樞電流的偏導數(shù)應為0,如下關系式所示。

最終可求得以下結果,其中 k 為加權平均參數(shù),是對銅損最小電流和鐵損最小電流的一個均值選取。最終得到 iod 的值,通過對 iod 的值進行如下控制,則可以實現(xiàn)電機的損耗最小控制。

4 仿真實驗結果分析

仿真結果如下圖所示,在相同轉速和負載情況下。其中藍線為MTPA控制下電機損耗,紅線為損耗最小控制策略電機損耗,后者效果明顯優(yōu)于前者。

編輯:hfy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機控制
    +關注

    關注

    3513

    文章

    1811

    瀏覽量

    267352
  • 永磁同步電機

    關注

    28

    文章

    850

    瀏覽量

    49343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列數(shù)學模型(7):怎么解耦

    1 永磁同步電機在dq坐標系上的數(shù)學模型(為什么要解耦) 將三相靜止坐標系下的PMSM的數(shù)學模型經過CLARK 和 PARK 變換之后,得到以下dq坐標系上的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22 16:37 ?1.7w次閱讀
    <b class='flag-5'>永磁</b><b class='flag-5'>同步電機</b><b class='flag-5'>控制</b><b class='flag-5'>系列</b>的<b class='flag-5'>數(shù)學模型</b>(7):怎么解耦

    永磁同步電機動態(tài)數(shù)學模型和常用公式總結

    導讀:本期主要是對永磁同步電機的工作原理基礎做了簡單梳理,包括控制原理和數(shù)學模型等,為后面算法學習做些基礎學習。
    發(fā)表于 09-26 14:35 ?1w次閱讀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

    有沒有人知道永磁同步電機的電流預測控制電機數(shù)學模型中的用于計算最優(yōu)電壓的電角度 怎么得到
    發(fā)表于 11-02 22:21

    永磁同步電機損耗原因有哪些?

    ,dq軸電壓之間是存在耦合關系的,會產生耦合電壓,并且隨著電機轉速的上升,還會產生反電動勢,兩者均會對電機控制造成影響。因此圖中三個電壓源均來源于此。2PMSM損耗
    發(fā)表于 03-24 08:30

    如何去搭建一種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

    永磁同步電機是什么?如何去搭建一種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
    發(fā)表于 08-02 07:42

    永磁同步電機電機本體數(shù)學模型在MATLAB下的仿真

    與電氣工程學院 甘肅蘭州,730070)摘 要:在電機的應用中,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可以是在d/q模型或者abc
    發(fā)表于 08-27 07:33

    推導永磁同步電機d-q軸坐標系數(shù)學模型

    電機的瞬態(tài)性能。在推導永磁同步電機d-q軸坐標系數(shù)學模型之前先做如下假設:1、磁飽和效應及鐵心渦流、磁滯損耗忽略不計。?2、氣隙磁場按正弦分
    發(fā)表于 08-27 07:09

    永磁同步電機的矢量控制策略

    2.永磁同步電機的矢量控制策略(二)對于正弦波永磁同步電機,所有的矢量控制算法都是建立在
    發(fā)表于 08-27 06:04

    搭建考慮鐵耗時永磁同步電機(PMSM)的數(shù)學模型

    )的數(shù)學模型。目錄考慮鐵耗的永磁同步電機模型框圖考慮鐵耗原理圖電流計算模塊內部原理內部結構轉矩輸出模塊內部原理內部結構坐標變換模塊考慮鐵耗的永磁
    發(fā)表于 08-27 07:31

    建立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永磁同步電機的國內外發(fā)展狀況,然后介紹了永磁同步電機的結構及原理,接著建立了永磁同步電
    發(fā)表于 08-27 06:25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列數(shù)學模型(1)

    參考原文原著。 1、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 (參考于解小剛、陳進采用Id=0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22 15:38 ?7086次閱讀
    <b class='flag-5'>永磁</b><b class='flag-5'>同步電機</b><b class='flag-5'>控制</b><b class='flag-5'>系列</b>的<b class='flag-5'>數(shù)學模型</b>(1)

    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

    說明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12 16:49 ?3047次閱讀
    <b class='flag-5'>永磁</b><b class='flag-5'>同步電機</b>--<b class='flag-5'>數(shù)學模型</b>

    永磁同步電機的矢量控制策略(二)之數(shù)學模型

    對于正弦波永磁同步電機,所有的矢量控制算法都是建立在電機數(shù)學模型上。因此,有必要結合坐標變換對永磁
    發(fā)表于 03-13 11:08 ?0次下載
    <b class='flag-5'>永磁</b><b class='flag-5'>同步電機</b>的矢量<b class='flag-5'>控制</b>策略(二)之<b class='flag-5'>數(shù)學模型</b>

    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

    要實現(xiàn)對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第一步就是建立其數(shù)學模型; 因為數(shù)學模型能夠準確的表示出各個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 所以建立一個合適的
    發(fā)表于 03-14 13:54 ?5次下載
    <b class='flag-5'>永磁</b><b class='flag-5'>同步電機</b>的<b class='flag-5'>數(shù)學模型</b>

    永磁同步電機最小損耗控制Simulink仿真

    和收藏吧! ? 目錄 永磁同步電機損耗分析 考慮鐵耗的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
    發(fā)表于 03-14 10:44 ?55次下載
    <b class='flag-5'>永磁</b><b class='flag-5'>同步電機</b>最小<b class='flag-5'>損耗</b><b class='flag-5'>控制</b>Simulink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