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國高科技企業(yè)相繼遭到芯片制裁,中興、華為便是其中代表,受交易限制的影響,兩家公司發(fā)展速度都有所放緩。也是因此,中興、華為兩家公司都加大了在芯片領域上的研發(fā)投入。
在國產替代以及國家扶持的東風之下,中國芯片產業(yè)的發(fā)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國產芯片也逐漸迎來曙光。
雖然目前整體來看,我國只能完成45nm芯片的自主國產化,但部分企業(yè)已經具備5nm芯片設計以及7nm處理器風險試產的能力。
而且根據最新消息,芯片行業(yè)目前正處在發(fā)展的快車道。從工信部獲悉,以中興、華為為首的90余家中國企業(yè)集體組隊,就一馬當先,計劃建立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若是成立,那么中國芯片企業(yè)就可以在統一標準框架下生產產品,提升企業(yè)之間的合作緊密程度,加快芯片產業(yè)發(fā)展速度。
另外委員會的成立,也能大幅降低5年計劃的實現難度。要知道,在2020年,我國曾提出到2025年70%芯片自給自足的目標。
而當時, 我國芯片自給率只有30%,每年進口芯片需要花費超過3000億美元。在技術被封鎖,產業(yè)本身又落后的情況下,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
但這個目標也并非不能實現。要知道,我國芯片產業(yè)發(fā)展速度非??欤罱鼛啄晷酒袠I(yè)涌現出大批人才和大量未來可期的企業(yè)。
技術壁壘被打破、壟斷消除等字眼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用戶眼前。而且,從需求層面來看,市場上,中低端芯片才是最急需補充的產品。
而我國芯片設備制造商、芯片設計廠商其實都具備生產、制造成熟工藝芯片的能力。此前之所以會出現國產芯片自給率不足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國產芯片對比海外競品,在硬實力方面沒有任何優(yōu)勢,大多數廠商都不愿意改變現狀,主動接受國產芯片。
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國產芯片量產能力較低,無法穩(wěn)定供應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戶的采購風險。但在目前這兩種情況都有了明顯改善。
正如前文所言,技術標準委員會的成立以及國產替代東風的吹起,讓國產芯片成為了優(yōu)勢選項,在質量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使用成熟工藝打造的國產芯片取代海外芯片只是時間問題。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267瀏覽量
421179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264瀏覽量
251042 -
中興
+關注
關注
6文章
1994瀏覽量
65925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