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21日, aai藝術與人工智能國際論壇在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舉行,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22位學者、藝術家在不到兩天的時間里,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與中國觀眾共同探討了藝術與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點話題。
“aai藝術與人工智能國際論壇”,旨在探究人工智能藝術的的現狀。提出的問題都與人工智能藝術的本體論來源、其技術實施及其倫理影響有關。論壇的標題用一種叫做“Prolog”的智能編程語言書寫,以表示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非人類的外來參與者。人類是否是AI的唯一推動者,還是說AI代表著思維與計算機之間的辯證關系?如果沒有人為的控制參與,藝術品的價值又從何而來?在幾千年的人類藝術世界中出現了新的范式嗎?論壇的組織者希望這次活動將激發(fā)人們對“非人類智能”的另類觀點,并發(fā)起一場運動——這場運動不僅可能質疑人工智能藝術的技術潛力,而且會成為對我們社會的哲學、政治和道德批判。
以論壇的舉辦為契機,數字藝術、算法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三位先鋒人物張周捷、Kostas Terzidis、Filippo Fabrocini教授發(fā)起成立了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aai),開啟中國藝術與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先河。
aai實驗室還舉行了簡短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亮燈儀式。同濟大學副校長兼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院長婁永琪教授(左3)作為嘉賓,與實驗室發(fā)起人張周捷(右3)、Filippo Fabrocini(右2)、Kostas Terzidis(左2)教授以及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負責人李茜(右1)、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首席營銷官朱玲(左1),在學者、藝術家、媒體代表和師生們的共同見證下,共同登臺并按下按鈕,點亮了代表實驗室LOGO的藝術裝置aai,aai實驗室也由此宣告正式成立。
論壇以探索人工智能藝術領域目前最受關注的四大話題:
*人工智能藝術是否真的挑戰(zhàn)了人類創(chuàng)造力?
*什么是機器創(chuàng)意的美學?
*人工智能藝術對人工智能倫理有什么影響?
*人工智能藝術是否反映了人類狀況及其環(huán)境發(fā)生了史詩般的改變?
在論壇上不同的學者就這四個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凱瑟琳·海爾斯Katherine Hayles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語系杰出研究教授
演講題目:誰是藝術家?認知集合體和分布式代理
“認知集合體就是把信息解釋等等進行傳遞,那么它可以包括人類、非人類、認知、媒體,所以認知集合體就包括了分布式代理以及分布式解釋。”
“我覺得技術并不是中性的,它是不斷地會變化的。”
陳伯康Aric Chen
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策展實驗室教授及主任、荷蘭新建筑協會總理事兼藝術總監(jiān)
演講題目:人工智能只是人類的嗎?
“我們更應當去思考我們如何把非人類的智能轉換為人的智能?!?/strong>
丹尼爾·安布羅西Daniel Ambrosi
藝術家
演講題目:Dreamscapes:一個自然、人和機器的合作成果
“因為工具能夠解釋我想要去創(chuàng)作的目標,正是這樣和工具的合作,能夠使我達到的一個新的合作層面。”
菲利普·法布羅基尼Filippo Fabrocini
意大利格雷戈里安大學大學博士,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教授
演講題目:創(chuàng)作者是什么?
“人工智能本身沒有辦法具備創(chuàng)造力。”
雷吉娜·德巴蒂Regine Debatty
策展人,藝術評論家
演講題目:人工智能的碳足跡
“我們不能夠過于樂觀的看待人工智能,尤其在環(huán)境問題或者是生態(tài)問題。”
藝術家
演講題目:人工生物多樣性
“對于技術來講,我們需要去用好這些技術,呈現出這些不同的生活形式、生命形式。”
史蒂芬·烏姆布雷洛Steven Umbrello
倫理與新興技術研究所常務理事;意大利都靈大學
演講題目:仕掛*、日本助推理論以及為社會公益而設計人工智能(*譯者注:“仕掛”在日語中指有形卻似無形的裝置)
“我們所設計的人工智能,應當是要考慮文化的因素,同時要促進人們做有益的行為,促進向社會利益進展的方向而工作。”
杰克·埃爾韋斯Jake Elwes
藝術家
演講題目:深偽技術的變裝皇后--酷兒化數據集以及在新媒體藝術中重新定義AI的語境
“我覺得人工智能藝術其實非常具有哲學意義,基于存在主義相關的藝術探索。”
普里馬維拉·德·菲力皮Primavera De Filippi
藝術家、學者,所屬機構:法國行政科學研究中心(CERSA)、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美國哈佛大學伯克曼·克萊因互聯網與社會中心
演講題目:生成式和自治的藝術:對版權法有什么影響?
“現在的藝術作品已經不是一種表現,已經不是一個過程,也不是一個理念了。它可能就是一種特定的協定?!?/strong>
Obvious
藝術家
演講題目:藝術與人工智能——一個創(chuàng)造力的新時代
“我們用的就是人工智能和算法,我們希望根據創(chuàng)意,采用更多的方式來跟傳統(tǒng)的藝術進行合作。”
張尕ZHANG Ga
媒體藝術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演講題目:人工智能的交付: 卑棄與救贖
“這個話題試圖對人工智能的認識論、局限性提出質疑,并且含蓄地質疑企業(yè)利益和地緣政治力傳播,以及對人工智能及其工具性效用的無拘無束的樂觀主義。同時也指出藝術家們是如何設想人工智能來探索具有世界政治意識的生態(tài),以及人類共生和集體共享的后人類的前景。”
阿麗娜·康斯坦丁Alina Constantin
紐約大學游戲中心2021屆游戲設計碩士
演講題目:碰撞
“手工制作AI就是這樣的一個探索,探索相關的一些人工智能基礎的概念。”
克里斯蒂安·米歐·洛克萊爾Christian Mio Loclair
藝術家
演講題目:碰撞
“對于我來講機器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可以創(chuàng)造顏色,給我?guī)砀鞣N各樣的活動,盡管我知道這只是一個機器和盒子?!?/strong>
曹楠CAO Nan
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的教授,同濟大學智能大數據實驗室的創(chuàng)始人及主任
演講題目:創(chuàng)意視覺信息傳達設計
“我們研究的目標都是希望訓練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能夠模擬設計師來完成一系列相關的工作。”
列夫·曼諾維奇Lev Manovich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首席教授;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導師;數據科學碩士課程、數據分析與可視化碩士以及數字人文科學
演講題目:夏加爾 vs 馬列維奇,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外星人?碩士生導師
“也許它只是一個幻想,我開始問我自己,藝術有沒有過非算法的階段。”
馬科斯·諾瓦克Marcos Novak
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媒體藝術與技術項目transLAB主任
演講題目:糾纏的異種生物生態(tài)學:流動空間中的潛在架構
“機器創(chuàng)造的審美可以幫助我們去進行探索進行尋找那些稀有的罕見的靈感。”
安德魯·維特Andrew Witt
哈佛大學建筑系副教授,Certain Measures聯合創(chuàng)始人
演講標題:重塑視覺
“我覺得人工智能,其實可以讓我們自己的眼睛安在機器身上。”
范凌FAN Ling
同濟大學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同濟特贊設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特贊信息科技創(chuàng)始人及CEO,設計科技學者
演講題目:創(chuàng)意人工智能在商業(yè)上的應用
“是不是會隨著人工智能,讓更多的人能用上很低成本的創(chuàng)造性的工具。”
康思達Kostas Terzidis
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教授
演講題目:藝術天才會消亡嗎?
“人工智能創(chuàng)意是從優(yōu)中選優(yōu),佳中選佳的過程。”
*以上為演講嘉賓言論為節(jié)選,不完全代表嘉賓立場,如需詳細了解,請參考回放論壇視頻。
未來,實驗室將通過舉辦論壇、展覽,與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文化研究等多領域最前沿的學者和創(chuàng)作者共同探討和構建當代人工智能藝術領域的知識網絡。今年9月,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將繼續(xù)與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合作,推出基于此次論壇的學術展覽,敬請期待。
同濟大學創(chuàng)意設計學院--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
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Art & Arti?cial Intelligence Lab,Tongji University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于2021年成立,簡稱aai。實驗室致力于藝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交叉學科應用研究,作為一個探索平臺,實驗室匯聚人工智能藝術領域的藝術家、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等,共同研究智能算法在創(chuàng)意和藝術領域的應用,并最終實現產、學、研、創(chuàng)的轉變。
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
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Aiiiii Art Center)成立于2021年,是一所地處上海的人工智能藝術機構,它將積極支持、推動和孵化國內外與智能算法相關的創(chuàng)作者及作品,提供其自由表達的空間。艾廠致力于成為人工智能藝術前沿的開拓者和推廣者,探索創(chuàng)意的未知邊界和可能性。
艾廠旨在為當下人工智能藝術的挑戰(zhàn)、實踐和創(chuàng)意提供更為豐富的見解。在學術研究層面,艾廠將與國內外知名機構合作,定期舉辦展覽、講座論壇, 出版相應的研究成果;在實踐層面上,艾廠將積極推動和探索人工智能藝術的應用場景。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