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文明伊始,我們就開始利用一些能觀察到的周期性現(xiàn)象進行計時。太陽東升西落,人們學會在地上豎起一根木棍,通過步測影子的長度讀出時間,這就是最初的時鐘,也被稱為日規(guī)。而后,人們在日規(guī)的基礎上發(fā)展出更精巧的日晷。后來,水鐘和鐘擺的出現(xiàn)使得計時越來越不依賴自然的日光。
如今,原子的振蕩是科學家目前所能觀測到的最穩(wěn)定的周期性事件,而原子鐘也成了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器,它的穩(wěn)定程度甚至超過了自然行星系統(tǒng)的運行?,F(xiàn)今最精確的光學原子鐘差不多能精確到101?分之一,換句話說,如果它從宇宙大爆炸之初就開始運行,一直走到今天,誤差也不超過1秒。
然而科學家并沒有止步于此,他們正努力制造出一種比原子鐘更精確的時鐘。它被稱為核鐘,甚至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精確的計時器,據(jù)估計,其精度可以達到原子鐘的10倍。物理學家相信,隨著時鐘精確度的不斷提高,它們能幫助探索更多問題,將探索的目光推向更極致的邊緣。
原子鐘利用的是電子的能量躍遷來計時。根據(jù)量子物理學,原子中的電子在特定的能級上只能攜帶一定量的能量。為了使原子中的電子從一個能級到達另一個能級,必須用適當頻率的激光照射原子。這一頻率,也就是光的電磁波振蕩的速率,就可以作為一個非常精確的計時器。
原子中的電子及其能級簡化示意圖。|圖片來源:岳岳 / 原理
就像原子中的電子一樣,原子核里的質子和中子同樣占據(jù)著不連續(xù)的能級。但不同的是,原子核受到強大的核力作用,這種力將質子和中子牢牢綁在一起。
原則上來說,物理學家可以利用原子核的物理特性,制造出全新的核鐘。核鐘能通過核能級之間的躍遷,而不是電子能級的躍遷來計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子核比原子的電子殼層小得多,它對外界的擾動更加不敏感。原子核能夠抵御會干擾原子鐘的雜散電場或磁場的影響。因此一些物理學家相信,核鐘更穩(wěn)定,也更精確。
但問題在于,如果要用原子核計時,就需要激發(fā)原子核能級之間的躍遷??茖W家清楚,對大多數(shù)原子核來說,激光或許“力所不能及”,這需要比激光更高能量的光。幸運的是,在所有已知的原子核中,物理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個例外,那是個“怪咖”:在釷-229中,有一對能量足夠接近的相鄰能級,激光就有可能引發(fā)躍遷。
更精確地測量這種躍遷的能量,便是建造釷核鐘的關鍵一步。2019年《自然》雜志上的論文報道,一組物理學家通過測量原子核在兩個能級之間躍遷時發(fā)射的電子來估算其能量。在2020年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測量了釷原子核能夠產(chǎn)生的其他能量躍遷,減去它們,就可以推斷出核鐘躍遷的能量。
研究人員一致認為,這種躍遷的能量大約是8電子伏特多一點,這種能量相當于紫外線的波長范圍,在這種情況下,用激光激發(fā)躍遷是可能的,但也正處于目前科學家能力極限的邊緣。
在了解躍遷能量的大小之后,科學家下一步的目標就是用激光觸發(fā)它,并在未來數(shù)年內建造出真正的核鐘。目前,科學家嘗試的方法包括頻率梳和電子橋等。頻率梳是一種創(chuàng)建激光不連續(xù)頻率陣列的方法,它有望啟動躍遷,并更準確地測量其能量;而電子橋的大致原理則是使激光首先激發(fā)電子,然后再將能量轉移到原子核。
不少物理學家相信,更精確的時鐘可以推動依賴于它們的技術的改進,比如GPS導航。核鐘還可以讓人們對物理學中的基本思想進行新的測試,許多物理學家感興趣的是,它可以幫助確定自然中的一些基本常數(shù)是否會隨時間而變化。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精細結構常數(shù)(決定電磁相互作用強度的數(shù)字)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產(chǎn)生變化,而核鐘就是尋找基本常數(shù)變化的完美系統(tǒng)。這些裝置同樣能夠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也就是所謂的等效原理。這種極為精確的時鐘甚至還有潛力用于尋找暗物質,或者解決物理學中的一些大問題,幫助揭開物理學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lq6
-
計時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416瀏覽量
32605 -
原子鐘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瀏覽量
10211
原文標題:比原子鐘更精確的是?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