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的必要評價指標
— 前言 —
設備管理要進步,度量設備管理的指標也要與時俱進(泰勒早在100多年前說過,一個沒有度量的體系是很難進步的)。在企業(yè)里,用于度量設備管理好壞的指標很多。例如設備的完好率,設備的可用率,設備綜合效率,設備完全有效生產(chǎn)率,設備故障率,平均故障間隔期,平均修理時間,設備備件庫存周轉(zhuǎn)率,備件資金率,維修費用率,檢修質(zhì)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不同的指標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設備管理的指標評價
一、設備的完好率
在這些指標里用得最多,但其對管理的促進作用有限。
所謂的完好率,是在檢查期間,完好設備與設備總臺數(shù)的比例(設備完好率=完好設備數(shù)/設備總數(shù))很多工廠的指標可以達到95%以上。理由很簡單,在檢查的那一刻,如果設備是運轉(zhuǎn)的,沒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這個指標就很好看。很好看就意味著沒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間了,就意味著沒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著很難進步了。為此,不少企業(yè)提出對此指標的定義進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檢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為本月的完好率。這當然比檢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點狀反映出的完好率。后來有人提出以完好的臺時數(shù)比上日歷工作臺時數(shù),完好臺時數(shù)等于日歷工作臺時減去故障及其修理的總臺時數(shù)。這個指標要真實多。當然又遇到統(tǒng)計的工作量增加和統(tǒng)計的真實性,遇到預防性維修臺時是否扣除的爭論。完好率這一指標是否有效反映設備管理狀況,這要看如何應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二、設備的故障率
這個指標容易混淆,存在兩種定義:
1、如果是故障頻率則是故障次數(shù)與設備實際開動臺時的比值(故障頻率=故障停機次數(shù)/設備實際開動臺數(shù));
2、如果是故障停機率,則是故障停機臺時與設備實際開動臺時加上故障停機臺時的比值(故障停機率=故障停機臺時/(設備實際開動臺時+故障停機臺時))
顯然,故障停機率比較能夠真實的反映設備狀態(tài)。
三、設備的可用率
在西方國家采用較多,而在我國有計劃時間利用率(計劃時間利用率=實際工作時間/計劃工作時間)和日歷時間利用率(日歷時間利用率=實際工作時間/日歷時間)兩個不同提法。
按照定義,西方定義的可用率實際上是日歷時間利用率。日歷時間利用率反映了設備的完全利用狀況,也就是說即使是單班運行的設備,我們也按照24小時計算日歷時間。因為無論工廠是否使用這臺設備,都以折舊形式消耗著企業(yè)的資產(chǎn)。計劃時間利用率反映了設備的計劃利用狀況,如果是單班運行,其計劃時間就是8小時。
四、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期
MTBF的另外一個提法叫做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設備平均故障間隔期=統(tǒng)計基期無故障運行總時間/故障次數(shù))。它與故障停機率互補的反映了故障頻次,也就是設備的健康狀況。兩個指標取一個就可以了,不必利用相關指標度量一個內(nèi)容。
另外一個反映維修效率的指標是平均修理時間MTTR(平均修理時間=統(tǒng)計基期維修消耗的總時間/維修次數(shù)),它度量的是維修工作效率的改善狀況。
隨著設備技術進步,其復雜程度、維修難度、故障部位、維修技師的平均技術素質(zhì)以及設備役齡的不同,維修時間很難有確定的數(shù)值,但我們可以據(jù)此度量其平均狀況和進步狀況。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和圖片均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設備人,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聯(lián)系必刪。
審核編輯 黃宇
-
設備管理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6瀏覽量
9279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