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如何使用了一個簡單的反證法,就證明了159年來無人能攻克的黎曼猜想

w0oW_guanchacai ? 來源:未知 ? 作者:李倩 ? 2018-09-26 15:25 ? 次閱讀

40分鐘后,89歲的阿蒂亞爵士(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完成了他全球矚目的黎曼猜想證明演講,現(xiàn)場聽眾報以10多秒的掌聲。

接下來是提問環(huán)節(jié)。

沒想到,高智商聽眾云集的會場里,隨即陷入一片沉默。“Come on!”等待20秒仍不見人提問的阿蒂亞呼吁大家勇敢一點。

直到一分鐘后,站在臺上的阿蒂亞才聽到第一個問題:

“黎曼猜想這算是被成功證明了嗎?”

提問者應該是一位印度小哥,他來自數(shù)學家鄙視鏈的下下游,人工智能領域,一上來就拋出這個尖銳的問題。

阿蒂亞說,他自己覺得算是已經證明了黎曼猜想,不過如果你堅決不接受反證法的話……

當然,阿蒂亞也表示這個證明現(xiàn)在還不完整,接下來還有很多后續(xù)問題要解,今天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不過,第一步也應該算是問題的一個解。

他說:“我可以退休了。”

第二位提問觀眾關心論文什么時候發(fā)表,好檢驗一下這個證明。這樣一個問題勾起了阿蒂亞的傷心事。

順著這個提問,阿蒂亞開始吐槽了學術界的“老齡歧視”。他說:“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人們就不發(fā)表你的論文了,他們會說你太老了,肯定哪兒證明錯了?!?/p>

他說他甚至被arXiv拒了稿,簡直是歧視啊。

第三位提問的終于是個小姐姐,關心了一下阿蒂亞自己對證明黎曼猜想這件事的感受:你認為大家會相信你的證明嗎?還是說你根本不在乎大家信不信?

大家信不信,阿蒂亞是很在乎的。他說,得不得獎不重要,有人聽才重要。

不過,大家不信也正常,因為他發(fā)現(xiàn),如果有人給舊方法找了種更聰明的用法,人們還比較容易相信,但大家不愿意相信全新的證明。

而他這次所講的,就是一個全新的方法。

核心三分鐘

作為菲爾茲獎與阿貝爾獎雙料得主、英國皇家學會院士,阿蒂亞爵士于德國柏林時間9月24日上午9點45分登上講臺。

在他40分鐘的演講中,大部分在回顧歷史,嚴格來講,只有三分多鐘在講解他如何使用了一個簡單的反證法,就證明了159年來無人能攻克的黎曼猜想。

三分多鐘講解,只有一張PPT。

阿蒂亞爵士對黎曼猜想的證明,只是推演物理學中精細結構常數(shù)α的副產品,建立在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弗里德里?!は2卟剪敽眨‵riedrich Hirzebruch)工作的基礎之上。

也就是說,他最初也不是想根據這兩位的工作來證明黎曼猜想,而是要推演精細結構常數(shù)。

精細結構常數(shù)通常被認為約等于1/137.03599913,但它究竟是怎么來的,到底是不是一個常數(shù),困擾著無數(shù)物理學家,就像黎曼猜想困擾著數(shù)學家一樣。

這個推演過程,就用上了Todd函數(shù),這個函數(shù)是希策布魯赫用阿蒂亞老師的名字命名的。

阿蒂亞在推演精細結構常數(shù)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Todd函數(shù)還能用來證明黎曼猜想,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場演講。

用Todd函數(shù),靠反證法證明黎曼猜想的過程,全在下面這一頁PPT里了:

為了避免曲解(實際也聽不懂)阿蒂亞的原意,我們把現(xiàn)場這段三分多鐘的講解,剪出來放在這里,我們一起聆聽大師現(xiàn)場教學:

想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參考阿蒂亞證明黎曼猜想的論文預印本。

論文獲取鏈接:https://pan.baidu.com/s/1m6de_9f2503yZeyQPqlwvA提取碼: cs2u

全文很短,只有5頁。

同行不予置評

不知道這個證明,你能看懂幾分。

但根據我們的觀察,這個演講發(fā)表之后,阿蒂亞爵士并沒有收到太多的贊美。科技媒體New Scientist曾經聯(lián)系了多位數(shù)學家,問他們怎么看阿蒂亞證明黎曼猜想的方法,但數(shù)學家們大多表示不予置評。

就像爵士演講之后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全場無人舉手,空氣像凍住了一樣。

△“證明部分,就留作課后練習吧。“

從20日發(fā)布演講預告,到昨天下午演講結束,外界對阿蒂亞的這份證明,一直不太看好。畢竟十年來,他幾乎沒有做出過讓學界認可的成果了。

甚至,演講開始前傳出的預印本,許多人都懷疑是假的,不相信阿蒂亞會給出那樣的證明。聽了演講之后,才驚呼“啊,是真的啊。”

另外,阿蒂亞爵士在演講中提到,證明過程中用到的最重要的工具,是Todd函數(shù)。

針對這一點,有不止一個網友表示,“這跟Todd函數(shù)沒啥關系啊,就是多項式而已?!?/p>

另外據《文匯報》報道,對于阿蒂亞這次的工作,有同行在網上表示,為了尊重這位曾經做出過非常杰出而漂亮工作的偉大數(shù)學家,就不要再討論了,因為他的證明是“not even wrong”。

在科學界,這個英語短語描述了一個聲稱是科學的論點或解釋,但是基于無效的推理或推測前提。因此,它指的是不能嚴格地、科學地討論的論述。

再看看學術討論之外的世界,推特用戶的娛樂精神就比較充足:

“我跟導師聊起阿蒂亞證明黎曼假說的事。他說每個人,不管 (前一秒) 是在帶孩子,還是在呼吸,還是在干嘛,都紛紛放下手上的事,開始證明黎曼假說了。”

妄自解讀了一下這條評論,大概是說,這樣就能證明的話,是人都能證明了。

當然,負面評價也不是全部。

有人指出,這份證明,只是阿蒂亞其他研究的一個推論(Corollary) ,而那些研究外界都沒有看過,無從評價對錯。真正的問題在于,Todd函數(shù)到底是怎么用的。

阿蒂亞本人也說,這個證明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the First Step on a Long Road) ”,還有很多需要補充的東西。

不過,他依然相信,自己有理由把 (證明黎曼猜想的) 100萬美元收入囊中。

全程視頻+PPT

阿蒂亞此次演講+問答的全程,視頻在此:

如果你想下載觀摩阿蒂亞此次演講使用的PPT,這里是下載地址:https://pan.baidu.com/s/1akir2ySSlHbU4lxyYfI9CA(提取碼: qeb7)

黎曼猜想簡史

所以講了這么多,黎曼到底猜想了啥?

一個找質數(shù)的方法。

質數(shù),就是自然數(shù)中那些只能被1和它自己整除的整數(shù)。比如2、3、5、7、11、13、17、19、23……這些數(shù)。

質數(shù)看起來似乎沒什么規(guī)律,在數(shù)軸上突然地出現(xiàn),又突然地消失,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被這個“玄學”所困擾:

質數(shù)啊,你們到底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

然而當時,古希臘人對質數(shù)除了定義之外的唯一知識就是:

自然界有無數(shù)個質數(shù)。

這個證明來自于歐幾里得,他用反證法證明了這一點。

之后的1600年,人們對于素數(shù)的認知毫無進展。

研究調和級數(shù)的奧里斯姆大佬

時間一躍來到了中古晚期,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查理五世的顧問,title包括經濟學家、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音樂學家、神學家等一長串的一位大佬尼克爾·奧里斯姆(Nicole Oresme)研究出了一個新的函數(shù):調和級數(shù)發(fā)散

是不是覺得看起來很玄學?

他的證明過程就很簡單了,非常的奧數(shù)style。

△調和級數(shù)發(fā)散的證明,小學數(shù)學就能看懂

調和級數(shù)發(fā)散看起來跟質數(shù)似乎沒啥關系,但是就是這個式子,一不小心給后來的黎曼猜想奠定了基礎。

歐拉老師的乘積公式

奧里斯姆大佬告別歷史舞臺353年之后,輪到歐拉老師秀了。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就是那個從陪伴大家從中學到高數(shù)到復變函數(shù)的歐拉老師,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名叫歐拉乘積公式的函數(shù):

這個公式仿佛冥冥中和質數(shù)的分布有某種聯(lián)系,數(shù)學王子高斯(Gauss)和另一位數(shù)學大師勒讓德(Legendre)就感覺到了這一點,倆人不約而同的提出了質數(shù)定理:

從不大于n的自然數(shù)中隨機選一個,它是質數(shù)的概率大約是1/ln n。

黎曼大神登場

前面四位數(shù)學家做了一些鋪墊之后,主角黎曼大神終于登上了歷史舞臺。

黎曼33歲那一年,當上了柏林科學院的通信院士,這可是非常高的榮譽,黎曼一開心,想想來這么好一家單位不能白來,我來的時候以單位為榮,我走的時候就要單位以我為榮。

怎么以我為榮呢?黎曼就寫了一篇牛逼哄哄的論文,題目叫《論小于已知數(shù)的質數(shù)的個數(shù)》,翻譯成人話就是:質數(shù)是怎么分布的。

這篇論文里,黎曼提出了一個函數(shù),被后世稱為黎曼ζ函數(shù)(ζ,讀音Zeta)。

如果把它展開,你就會發(fā)現(xiàn),黎曼ζ函數(shù)長得跟前面奧里斯姆調和級數(shù)發(fā)的式子差不多。

之后,黎曼還定義了兩類零點:

平凡零點:某個三角sin函數(shù)的周期零點;

非平凡零點:ζ函數(shù)自身的零點。

針對非平凡零點,黎曼提出了三個命題:

第一個命題,黎曼指出了非平凡零點的個數(shù),且十分肯定其分布在實部大于0但是小于1的帶狀區(qū)域上。

黎曼大神形容“這是不言而喻的普適性的結果”,意思就是“這特么簡直是廢話,還用說嗎?”

可是地球上的其他人類不這么覺得。46年后,在芬蘭數(shù)學家梅林和德國數(shù)學家蒙戈爾特的努力下,第一個命題終于被證明了。

第二個命題,黎曼提出所有非平凡零點都幾乎全部位于實部等于1/2的直線上。

這個命題,黎曼大神自己證出來了,可是他不說,因為他覺得命題的證明還沒有簡化到可以發(fā)表的程度。

這些地球上的其他數(shù)學家懵逼了:大神你不說就撒手西去了,這得讓我們活著的數(shù)學家急死啊!

所以這個黎曼覺得很簡單的命題,地球上的其他數(shù)學家至今還處在一臉懵逼的狀態(tài)中。

第三個命題,黎曼不像前兩個那么確定了,他用十分謹慎的語氣寫到:很可能所有非平凡零點都全部位于實部等于1/2的直線上。這條線,從此被稱為臨界線。

注意,黎曼猜想終于出現(xiàn)了!就是這第三個命題。

從此,黎曼猜想就開始折磨數(shù)學家們:到底能不能證明?能證明還是證偽?什么時候才能證明?

數(shù)學家們糾結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能穿越到500年后,德國數(shù)學家希爾伯特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黎曼猜想被證明還是證偽了?

美國數(shù)學家蒙哥馬利也說,如果有魔鬼答應讓數(shù)學家們用自己的靈魂來換取一個數(shù)學命題的證明,多數(shù)數(shù)學家想要換取的將會是黎曼猜想的證明。

黎曼猜想,簡直是數(shù)學界の終極奧義。

后世數(shù)學家的燒腦歷史

雖然黎曼猜想很難證明,不過別忘了前面的第二個命題,他自己證明了,還不說,黎曼大神可是一個喜歡藏著掖著的人啊!

于是后世數(shù)學家們就開始扒拉黎曼遺留的手稿。

萬萬沒想到,黎曼大神自己謹慎到證明沒簡化就不發(fā),可是黎曼大神的管家是個粗心漢。他想都沒想,就把主子遺留的手稿給燒了。

不過,好歹黎曼的遺孀是個聰明人,她看管家犯傻,就趕緊去搶救了一部分手稿出來,送給了黎曼生前好友、另一位數(shù)學家戴德金。

可是送過去之后,黎曼夫人后悔了:萬一那些手稿里有黎曼給我寫的情書呢?

她就找戴德金把大部分手稿要回來了,剩下的被戴德金獻給了哥根廷大學圖書館。

因為天才的思路普通人往往跟不上,這些手稿看起來很難懂。不過,關于手稿的故事我們告一段落,后面它會發(fā)揮巨大的價值。

下面,則是歷代數(shù)學家們一步步靠近黎曼猜想真理的過程。

阿達馬與普森

黎曼去世30年后,法國數(shù)學家雅克·阿達馬和英國天文學家諾曼·普森兩位也不約而同了一下,他們幾乎同時證明了ζ(s)的所有非平凡零點的實部均小于1,即Re(s)=1上無非平凡零點。

所以這也就是素數(shù)定理。

玻爾與蘭道

時間走到了一戰(zhàn)爆發(fā)那年。

丹麥數(shù)學家哈拉爾德·玻爾和德國數(shù)論家愛德蒙·蘭道開始了一場合作,證明了玻爾-蘭道定理:

含有臨界線的任意帶狀區(qū)域都幾乎包含了ζ的所有非平凡零點,表明了臨界線為零點匯聚的“中心位置”。

零點現(xiàn)世

黎曼一直在講“零點”。

可是,他要的零點在哪兒?沒人知道。

1903年,丹麥數(shù)學家第一次算出了前15個非平凡零點的具體數(shù)值。在黎曼猜想公布44年后,人們終于看到了零點的模樣。

毫無意外的是,這些零點的實部全部都是0.5。

哈代與利特爾伍德

1921年,英國數(shù)學家戈弗雷·哈代和約翰·李特爾伍德證明了存在常數(shù)T,使臨界線上虛部位于0與T之間的非平凡零點的數(shù)量至少為KT。

四年后,兩人還算出前138個零點,這基本達到了人類計算能力的極限。

沉迷手稿的西格爾

還記得前面的手稿么?終于有人看明白啦!

1932年,德國數(shù)學家西格爾(Siegel)在手稿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被塵封了73年的公式:

△來自維基百科截圖

這個公式表明,黎曼當年發(fā)表第三命題不是拍腦門瞎說的,而是經過了深刻的思考和計算。為了紀念西格爾對手稿的辛苦挖掘,這個公司后來被叫做黎曼-西格爾公式。

利用黎曼-西格爾公式,后來的數(shù)學家們就可以開心的找零點了。

挪威數(shù)學家塞爾伯格(Selberg)證明了臨界線上的零點個數(shù)占全部非平凡零點個數(shù)的比例大于零,這意味著臨界線上的零點在全部零點的分布中舉足輕重。

之后,美國數(shù)學家萊文森(Levinson)引入了獨特的方法,證明臨界線的零點占全部零點的比例達到了34.74%。

基于萊文森的技巧,美國數(shù)學家康瑞(Conrey)在1989年把比例推進到了40%,這也是迄今為止得到的最好結果。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

    文章

    46698

    瀏覽量

    237185
  • 函數(shù)
    +關注

    關注

    3

    文章

    4286

    瀏覽量

    62337

原文標題:黎曼猜想證明現(xiàn)場:3分鐘核心講解、提問陷沉默,同行不予置評

文章出處:【微信號:guanchacaijing,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簡單的分頻器電路分享

    這是簡單的分頻器電路,該電路的優(yōu)點是電路小,它僅使用晶體管和其他幾個組件。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10 15:55 ?1117次閱讀
    <b class='flag-5'>一</b><b class='flag-5'>個</b><b class='flag-5'>簡單</b>的分頻器電路分享

    基于助聽器開發(fā)的種高效的語音增強神經網絡

    )。其次,我們首次證明了標準加權和激活量化技術可以很好地應用于SE RNNs。此外,我們還證明了剪枝和量化可以聯(lián)合應用于SE RNNs,這也是我們工作的獨特之處。最后,我們提出了
    發(fā)表于 06-07 11:29

    新加坡推出Project Moonshot -- 這是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測試工具包,用于應對LLM安全和安保挑戰(zhàn)

    解決與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許多人工智能驅動解決方案的基石)相關的安保與安全挑戰(zhàn)。它是世界上首批開源工具之,將紅隊測試、基準測試和基線測試整合在易于使用的平臺上,這證明了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03 19:59 ?197次閱讀
    新加坡推出Project Moonshot -- 這是<b class='flag-5'>一</b>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測試工具包,用于應對LLM安全和安保挑戰(zhàn)

    華為再次登頂中國SD-WAN市場份額第

    近日,全球知名咨詢機構IDC發(fā)布了《中國SD-WAN市場跟蹤報告,2023》,華為SD-WAN再次榮登榜首,連續(xù)五(2019-2023)蟬聯(lián)市場份額第。這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15 10:31 ?718次閱讀

    簡單的拍手操作開關電路分享

    對于電子愛好者來說,拍手開關電路并不是新想法。之前,我們發(fā)布了簡單的拍手操作開關?,F(xiàn)在,這是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05 10:55 ?910次閱讀
    <b class='flag-5'>一</b><b class='flag-5'>個</b><b class='flag-5'>簡單</b>的拍手操作開關電路分享

    揭秘第96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提名影片背后的“魔法”

    第 96 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提名影片證明了技術的驚人進步正在不斷打破電影發(fā)展的桎梏。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10 10:16 ?354次閱讀

    意法半導體榮登2024全球百強創(chuàng)新機構榜單

    近日,備受矚目的全球百強創(chuàng)新機構榜單揭曉,意法半導體(簡稱ST)憑借其卓越的技術研發(fā)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成功榮登這榜單。這榮譽再次證明了意法半導體在全球半導體技術創(chuàng)新領域的領先地位。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14 09:16 ?1058次閱讀

    定積分-黎曼和的極限解析

    定積分如果存在就是具體的數(shù)值,這個精確的定義是黎曼給出的,所以也叫黎曼積分。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04 09:47 ?4748次閱讀
    定積分-<b class='flag-5'>黎曼</b>和的極限解析

    美格智能在MWC 2024展示多感知融合VSLAM解決方案

    2024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的盛況再次證明了AI技術在全球科技領域的核心地位。美格智能與阿加犀的聯(lián)手展示,不僅彰顯了AI技術的最新進展,更揭示了這技術在智能機器人與低速無人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29 10:46 ?620次閱讀

    全球Chiplet市場規(guī)模已達到31億美元

    AMD也在其Ryzen9 5900X處理器中采用了小芯片構架,并已證明了其性能。這種技術的應用預計將進步推動半導體產業(yè)生態(tài)鏈的重構。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25 17:18 ?1315次閱讀

    大幅加薪40%,七年來首次!

    16000元人民幣),均高于 300,000 日元大關。這是東京電子七年來首次為新員工加薪。 日本出現(xiàn)了系列與芯片相關的重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03 09:13 ?854次閱讀

    IBM的新型模擬內存芯片能否證明AI操作的性能和能源效率呢?

    IBM 的新型模擬內存芯片證明了 AI 操作的性能和能源效率都是可能的。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18 10:09 ?651次閱讀

    用實驗證明,不同條件下的熱阻數(shù)值千差萬別

    用實驗證明,不同條件下的熱阻數(shù)值千差萬別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15 09:20 ?490次閱讀
    用實驗<b class='flag-5'>來</b><b class='flag-5'>證明</b>,不同條件下的熱阻數(shù)值千差萬別

    陶哲軒用 AI 形式化的證明究竟是什么?文看懂 PFR 猜想的前世今生

    正是包括兩位菲爾茲獎獲得者在內四位數(shù)學家的堅持,才得以證明了堪稱「加性組合學圣杯」的猜想,其中 AI 輔助證明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1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10 21:45 ?741次閱讀
    陶哲軒用 AI 形式化的<b class='flag-5'>證明</b>究竟是什么?<b class='flag-5'>一</b>文看懂 PFR <b class='flag-5'>猜想</b>的前世今生

    Intel 52年來最大變革——Meteor Lake

    酷睿Ultra將帶來Intel處理器誕生52年來史上最大的次變革,首次在消費級領域采用分離式模塊化架構,升級全新的Intel 4制造工藝和封裝技術、全新的CPU架構與3D高性能混合架構、全新的銳炫GPU核顯、全新的NPU AI引擎。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24 14:29 ?55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