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打方向,車向右;右打方向,車向左?!巴ㄟ^改變參數設置,實現這波神奇的操作,這就是博世研發(fā)出的線控轉向系統(tǒng)。
不經常鉆研技術的小伙伴兒們可能會略顯迷茫,什么是線控轉向系統(tǒng)呢?它跟傳統(tǒng)的轉向系統(tǒng)有什么分別呢?基于以上問題,本次首席出行官就博世研發(fā)出的線控轉向系統(tǒng)來跟大家淺談”轉向系統(tǒng)的發(fā)展史“。
轉向系統(tǒng)的“前世今生”
汽車轉向的發(fā)展歷程可大致分為4個階段:機械轉向系統(tǒng)、機械液壓助力系統(tǒng)、電子液壓助力系統(tǒng)和電子助力轉向系統(tǒng)。
機械轉向系統(tǒng)(Manual Steering,簡稱MS):顧名思義,該系統(tǒng)以駕駛員體力作為轉向能源,其中所有傳力件都是機械的。
這種方法的缺點顯而易見:輪胎和地面的反作用力直接傳遞到方向盤上,導致在扳動方向盤的時候很費勁(尤其是在原地打方向時)。所以老一輩人總說,開車那是個體力活。
總結下來,機械轉向的性能可靠、結構簡單,但是扳著費力,靈敏度不高。更慘的是,在方向盤沒把穩(wěn)時還有可能造成手臂骨折,尤其是在開載重和自重很大的貨車時。
機械轉向系統(tǒng)(Manual Steering,簡稱MS):顧名思義,該系統(tǒng)以駕駛員體力作為轉向能源,其中所有傳力件都是機械的。
這種方法的缺點顯而易見:輪胎和地面的反作用力直接傳遞到方向盤上,導致在扳動方向盤的時候很費勁(尤其是在原地打方向時)。所以老一輩人總說,開車那是個體力活。
總結下來,機械轉向的性能可靠、結構簡單,但是扳著費力,靈敏度不高。更慘的是,在方向盤沒把穩(wěn)時還有可能造成手臂骨折,尤其是在開載重和自重很大的貨車時。
機械液壓助力系統(tǒng)(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簡稱HPS):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大家發(fā)現基于機械轉向操作實在費力,并且容易傷到駕駛員。于是乎,機械液壓助力系統(tǒng)就順應而來。
該技術的原理是利用發(fā)動機的動力帶動油泵,給機械轉向提供液壓助力。在使用中,駕駛員僅需輕微用力就能轉動方向盤,操作跟之前相比更輕松寫意。但由于方向盤給駕駛員力量反饋太小,容易給后者造成路感缺失的問題(尤其是在高速行駛時,方向盤過輕會導致車身控制不穩(wěn)定)。另外,為了保持壓力,不論是否需要轉向助力,系統(tǒng)總要處于工作狀態(tài),還會造成能耗較高。
電子液壓助力系統(tǒng)(Electro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簡稱EHPS):為了提升駕駛員操控感,解決能耗高的問題,電子液壓助力系統(tǒng)就誕生了。其原理與機械液壓助力基本相同,不同點為油泵由電動機驅動,助力力度可變。通過車速傳感器對車速的監(jiān)控,電控單元獲取數據后通過控制轉向控制閥的開啟程度改變油液壓力,從而實現轉向助力力度的大小調節(jié)。
這對于熱愛駕駛的老司機來說,助力大小可根據車速來匹配簡直是不得了的福音。車輛從此在速度高時助力小、手感更沉穩(wěn);車速低時助力大、開著更省力。
電子助力轉向系統(tǒng)(Electric Power Steering,簡稱EPS):該系統(tǒng)根據助力電機的安裝位置不同,可以分為轉向軸助力式、齒輪助力式、齒條助力式3種模式。其原理都是利用驅動電機直接帶動轉向軸,或轉向齒輪,最終讓轉向齒條在電子控制單元下直接實現助力轉向。這種方案的最大好處,在于省去了液壓助力系統(tǒng)所必需的動力轉向油泵、軟管、液壓油、傳送帶和裝于發(fā)動機上的皮帶輪。
相比傳統(tǒng)液壓動力轉向系統(tǒng),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具有以下優(yōu)點:只有在轉向時電機才會提供動力,可以顯著降低能耗;助力大小可以通過軟件調整,能夠兼顧低速時的轉向輕便性和高速時的操縱穩(wěn)定性,回正性能好;結構緊湊,提升了車內空間效率;可通過程序的設置,使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易于匹配不同車型,縮短生產和開發(fā)周期。
線控轉向是“何方神圣”?
面對著即將到來的自動駕駛時代,傳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已然無法滿足自動駕駛功能的控制需求。因此,博世日前推出了線控轉向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技術原理,和傳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存在本質不同。
不同的時代對于車輛有不同的需求。
“自動駕駛”作為現在炙手可熱的話題,無論是傳統(tǒng)主機廠還是新造車勢力,都在研發(fā)自動駕駛技術。
而博世針對目前的市場需求,推出了線控轉向系統(tǒng)。
博世的線控轉向系統(tǒng)技術原理,是指在轉向系統(tǒng)的上部和下部之間,取消現有的物理連接。實現了上轉向與下轉向的非機械連接,并將其結構分為方向盤執(zhí)行機構和轉向齒條執(zhí)行機構兩部分:
首先,方向盤執(zhí)行機構將駕駛者的轉向意圖通過傳感器轉換成數字信號,隨后傳遞給轉向齒條執(zhí)行機構。同時,根據不同的車速及駕駛工況提供模擬的方向盤力矩反饋,從而實現方向盤的回正以及駕駛手感等功能。
轉向齒條執(zhí)行機構則從方向盤執(zhí)行機構接受信號,并根據駕駛員的轉向意圖將方向盤角度信號轉換成輪胎的擺動。
博世官方表示:取消中間軸會有很多好處。其一是減少整車廠的產品類型,降低成本。舉例說明,左駕和右駕車的轉向系統(tǒng)現在是兩個產品。但取消中間軸之后,左駕和右駕的轉向就可以變成一個系統(tǒng)。其二,將可變轉向比功能下放到更多價位更低的車型上。
目前,一些車輛要實現可變傳動比,需要在機械上要做出不同的齒型,成本較高并且工藝復雜。如果用了線控轉向系統(tǒng),傳動比可以通過軟件和參數來設定,既有靈活性,同時又降低了成本和縮短了開發(fā)周期。
線控轉向的優(yōu)勢和劣勢
優(yōu)勢:
方向盤與轉向機之間沒有硬連接。不同于英菲尼迪Q50的線控轉向系統(tǒng)(仍有機械中間軸作為冗余設計),博世研發(fā)的系統(tǒng)則完全取消了中間軸的設計,消除了機械連接沖擊的傳遞,降低了噪聲和震動。
轉向比可隨意調節(jié)。系統(tǒng)可通過軟件參數的調整實現多種不同的駕駛模式,比如舒適模式和運動模式(運動模式會提供更多的路面反饋)。
占據空間小,為機艙內其余零部件的布置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間。比如,可以獲得更大的駕駛員腿部空間。
劣勢:
對性能車和跑車這種強調駕駛樂趣的車型來說路感不足,駕駛樂趣差。個人認為,沒有硬連接導致路感反饋較為虛假。
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后果不堪設想。以英菲尼迪Q50召回為例,由于線控主動轉向系統(tǒng)控制單元程序有偏差,當發(fā)動機在電瓶處于低電壓狀態(tài)下啟動時,控制單元有可能對方向盤角度作出誤判,導致方向盤和車輪的轉動角度存在差異。這種情況下,即便方向盤轉到中立位置,車輪也可能不會返回到直行位置,導致車輛不能按駕駛員意圖起步直行或轉向,非常危險。
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被黑客攻擊的風險。因為使用純電子信號作為執(zhí)行數據傳輸,所以系統(tǒng)在一定程度具有被黑客攻擊的潛在危險性。另一方面,線控轉向取消了傳統(tǒng)的物理連接,這意味著車輛被黑客控制后,車內駕駛員完全喪失了對車輛的控制能力。當然,博世聲稱該公司會構建足夠安全的防火墻。不過一旦系統(tǒng)成為車聯(lián)網的一部分,無論誰也沒有辦法保證100%的安全性。
當然了,面對線控轉向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問題,博世官方也給出了解答。他們強調:“我們的系統(tǒng)架構,如整車電源,通訊、信號、轉向系統(tǒng)的電機、處理器都采取了全冗余的系統(tǒng)方案。其相當于有兩套系統(tǒng)實時并聯(lián)工作,當其中一套失效時,另一套也能繼續(xù)保證轉向指令被執(zhí)行?!?/p>
自動駕駛時代,少不了線控轉向系統(tǒng)
當前,智能駕駛中便有許多功能是通過電動轉向系統(tǒng)來實現的——例如車道保持輔助、交通擁堵輔助、自動泊車等。
但是,目前的技術更多是依靠對助力電機的控制來實現。尤其在使用自動泊車的功能時,我們能看到方向盤還需要隨著車輪的轉向而轉動的。在Model 3車主用方向盤操縱車機打游戲時,車輪也會隨方向盤轉動。針對這種情況,線控轉向技術的出現恰逢其時。
更重要的是,線控轉向技術的出現將會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fā)展。當完全自動駕駛功能落地后,方向盤存在的意義便會被極大的削弱。如果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機械式轉向結構,那在自動駕駛過程中,方向盤變成為了侵占空間的“累贅”。而線控轉向系統(tǒng)節(jié)省下的空間,可以用來布置傳感器、計算單元或其他零部件。
若要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線控轉向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為必不可少的硬件部分。顯然,博世在此時推出線控轉向技術,就是為了迎合自動駕駛趨勢而進行提前布局。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