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5G,我們總習慣將目光鎖定在美國身上,并將美國作為追趕的對象。而之所以關注美國,主要是因為美國擁有以高通為代表的通信技術領頭羊。
不可否認,美國的確在包括通信技術在內的高新技術領域領先,但如果帶著這樣的“慣性思維”,很可能會“一葉障目”,忽略了其他的有力競爭者。比如,我們的鄰居——韓國。
韓國技術實力不容小覷
在通信產業(yè),專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企業(yè)或組織擁有的專利數(shù)量,幾乎可以與公司的技術實力劃上等號。另一方面,在高度講究“標準化”的通信行業(yè),一旦企業(yè)或組織的某項重要技術成為了行業(yè)標準,僅依靠收取專利費,就能賺得缽滿盆滿;而相對的,如果缺乏核心技術,沒有注冊專利,在發(fā)展中就要處處受人制約。
在3G和4G時代,高通是專利和標準界的“霸主”,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都需要使用高通提供的核心技術。
但在5G時代,高通的霸主地位顯然已經動搖。華為是最活躍的“挑戰(zhàn)者”,而同樣在挑戰(zhàn)這個格局的,還有以三星和LG為代表的韓國企業(yè)。
2019年11月,德國的專利數(shù)據(jù)公司IPlytics發(fā)布了一份關于各企業(yè)或組織擁有5G專利數(shù)量情況的報告。
(注:5G技術的主要創(chuàng)新幾乎都出現(xiàn)在2012年后,因此IPlytics以2012年作為時間節(jié)點,認為2012年后提交的專利為5G核心技術專利?!蔼毩?G專利”是指:獨立于2G、3G和4G,僅僅為5G研發(fā)的新技術專利。)
從申報專利的總數(shù)上來看,華為排名第一;但從國際申報數(shù)量層面來看(指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歐洲專利局或專利合作協(xié)定這三個國際專利組織中的任意一個提交申請),三星在申報的專利數(shù)量和獲批準的專利數(shù)量上,均排名第一。此外,排名在前三的LG,實力也不可小覷。
當然,華為在核心技術專利的數(shù)量,尤其是在5G行業(yè)標準的制定上,處于當之無愧的領先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和LG緊隨其后。
觀察上表,可以發(fā)現(xiàn),在5G技術方面,美國企業(yè)的身影已經漸漸淡出;中國和韓國企業(yè)幾乎承包了專利數(shù)量的前五名。雖然在標準貢獻方面,過去的通信巨頭如愛立信、諾基亞、高通依然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但相信在未來,這個格局也會被進一步改寫。
可以判斷的是,在5G技術方面,中國有希望成為新的“領頭羊”;緊隨中國其后的韓國,將成為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
“搶跑”5G商用
韓國在5G時代的競爭力,除了體現(xiàn)在技術實力外,還體現(xiàn)在5G商用的進程上。
早在2018年2月的平昌冬奧會上,韓國就提供了包括超高清電視直播、VR等應用在內的5G服務。這被業(yè)界認為是全球范圍內的“5G首秀”。
除此之外,韓國還是全球首個宣布實現(xiàn)5G商用的國家。
雖然這個“第一”不過是個虛名,但從韓國的“好勝心”中,不難看出韓國對5G的重視。
實際上,韓國5G商用的首批用戶并非一般消費者,而是定向邀約的,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比如演藝明星)。普通消費者在正式宣布5G商用的兩日后(4月5日),才得以辦理入網(wǎng)手續(xù)。
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商用時間之所以比實際宣布商用的時間略晚,是因為韓國運營商與政府在調整5G費用上花費了較長的時間。
換言之,韓國三大電信運營商選擇在3日宣布實現(xiàn)5G商用,只是為了與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搶跑”,爭奪“第一”的頭銜(Verizon在韓國宣布商用一小時后宣布,在芝加哥和明尼阿波利斯兩座城市試運營5G網(wǎng)絡),實際上并沒有為5G商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正因如此,韓國的這個“第一”也常常不被認可。
但拋開這個“虛名”,韓國依然是推進5G商用的表率。
據(jù)報道,2019年8月,韓國的5G用戶數(shù)量達200萬;10月,達到400萬;到12月,達到500萬。另外,根據(jù)Strategy Analytics在今年2月3日發(fā)布的報告,截至2019年底,韓國的5G連接數(shù)量達470萬,占總市場份額的6.8%。在2019年12月,韓國5G流量占所有移動連接流量的比例,更是高達21%。
從用戶增長的數(shù)量,以及5G流量的使用情況來看,韓國在推動5G商用的進程中,無疑是成功的。
為什么是韓國?
韓國的國土面積是中國的1/96.是美國的1/100;人口數(shù)量是中國的27分之一,美國的6分之一;GDP是中國的1/8.美國的1/13.
韓國在各項指標中都不“拔尖”,但為什么偏偏是韓國能夠在5G的浪潮中脫穎而出?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雖然不及美國,但韓國的技術實力一直都不弱。此外,或許是由于韓國的國土面積、人口數(shù)量等“基礎”,與中美不在一個數(shù)量級上,因此我們也常常忽略了韓國的動態(tài)。大家才開始關注韓國在5G的發(fā)展的時間節(jié)點,與其說韓國在5G時代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不如說是在韓國奪得“首個5G商用國家”稱號后,才收獲了更多的關注。
其次,得益于5G的特性,韓國在推進5G發(fā)展時,能相對更“輕松”。
在基站建設方面,5G基站能夠覆蓋的范圍相對較小,因此需要建設大量的“小站”。而韓國的國土面積不大,讓5G信號覆蓋全國,對韓國而言是一件相對輕松的事情。在頻譜方面,韓國擁有大量未使用的中頻頻譜,這是對于5G建設,目前業(yè)界公認的理想選擇。
最后,運營商的定價方式也是5G商用的重要推動力。韓國運營商推出了5G流量不限量套餐,雖然一個月的費用超過300元人民幣,但對普通用戶而言,“不限量”有巨大的吸引力。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人使用5G,5G的基礎設施建設才不會浪費,5G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才更有可能被發(fā)現(xiàn)。
此外,在用戶方面,韓國的人口密度也相對較高,“建設浪費”相對會小一些;更重要的是,韓國民眾普遍愿意“嘗鮮”新技術,這一點從韓國5G用戶數(shù)量的增長速度上不難看出。
總的來說,韓國在5G的浪潮中,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是中國未來在5G賽場上的有力競爭者。中美的比拼是眼前的較量,但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有潛力的競爭對手。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