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 ,新用戶?[免費注冊]

您的位置: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電子元器件>電池>鋰電池>

液相和低溫透射電鏡研究早期鋰電鍍機制

2023年01月31日 10:32 清新電源 作者: 用戶評論(0

研究背景

鋰由于其極高的理論容量(3860 mAh/g)和較低的還原電位(?3.04 V vs標準氫電極),有望代替?zhèn)鹘y(tǒng)石墨負極。然而,鋰不受控制的形貌演變是鋰金屬電池(LMB)商業(yè)化的主要障礙。當鋰生長成枝晶時,會導致短路,更嚴重的是,還會產(chǎn)生熱量和熱失控,從而威脅其安全性。

鋰電鍍的動力學主要由固體電解質(zhì)界面(SEI)調(diào)節(jié)。由于Li與有機電解質(zhì)的高反應性,SEI不可避免地在Li表面上形成。已知SEI的低離子電導率、不均勻厚度或結(jié)構(gòu)不均勻性會誘導Li枝晶生長。因此,SEI的化學和物理特性是決定Li生長動力學的關(guān)鍵。

成果簡介

近日,首爾國立大學Jungwon Park教授ACS Energy Letters上發(fā)表了題為Early Stage Li Plating by Liquid Phase and Cryogenic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的論文。該論文采用原位液相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低溫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研究了單顆粒水平Li沉積的早期階段,及其與固電解質(zhì)界面相(SEI)的相關(guān)性。在兩種電解質(zhì)(1 M LiPF6/碳酸乙烯/碳酸二乙酯,1 M LiTFSI/1,3-二氧烷/二甲氧基乙烷)中觀察到不同的成核動力學和顆粒生長模式,這源于SEIs不同的化學和物理性質(zhì)?;谏鲜霭l(fā)現(xiàn),提出了一種由SEI決定的Li成核和初始生長機制。

研究亮點

(1)本研究采用原位液相透射電鏡和低溫透射電鏡相結(jié)合的方法,研究了鋰電鍍中單顆粒成核過程及其早期生長機制,以及相關(guān)的SEI結(jié)構(gòu)。

(2)研究表明,SEI的化學成分、均勻性和力學性能共同決定了不同電解質(zhì)體系中的成核行為和初始生長的動力學。

(3)在1 M LiPF6/碳酸乙烯/碳酸二乙酯(EC/DEC, 1:1 vol %)中,Li生長緩慢,成核密度高,這是由于SEI的Li+擴散率低,穩(wěn)定性差。而在1 M LiTFSI/1,3-二氧烷/二甲氧基乙烷(DOL/DME, 1:1 vol %)中,Li成核密度低,并逐漸生長,這是由于該SEI具有高Li+導電性和柔性。

圖文導讀

采用原位偏置液相透射電鏡(TEM)研究了碳酸鹽(EC/DEC)和醚基電解質(zhì)(DOL/DME)中鋰的初始電鍍形貌。液相微電池由一個頂部芯片和一個底部芯片組成,上面有鉑電極,如圖1a所示。

微電池的循環(huán)伏安圖顯示,Li還原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陰極電流,Li分解過程中存在兩個陽極峰(圖1b)。當對工作電極(WE)施加陰極電流時,電壓立即達到?4.1 V的成核過電位(圖1c)。每隔30秒獲取TEM圖像(圖1d)。在前3 min,Pt電極沒有明顯變化,除了電極區(qū)域的對比度略有變暗,說明由于電解液的持續(xù)電還原,形成了覆蓋電極的SEI。在3?min觀察到第一個鋰成核后(圖1d-iii),新的鋰核沿電極表面繼續(xù)形成,并在10.5?min覆蓋整個電極表面(圖1d)。

9e7d4780-96c3-11ed-bfe3-dac502259ad0.png

1、(a)原位液體電池微芯片和微電池內(nèi)兩種電解質(zhì)中鋰的形成示意圖。(b)1 M LiPF6/碳酸乙烯/碳酸二乙酯(EC/DEC)電解質(zhì)中的循環(huán)伏安法掃速20 mV/s。1 M LiPF6/EC/DEC中,Li在(c)0.5 mA/cm2電鍍的電壓曲線;(d)不同時間下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照片。1 M LiTFSI in?1,3-二氧烷/二甲氧基乙烷(DOL/DME)中,鋰在(e)0.5 mA/cm2電鍍的電壓曲線和(f)不同時間下的TEM照片。

DOL/DME中Li電鍍的電壓曲線和TEM圖像分別如圖1e、f所示。在相同的電流密度下,Li成核的過電位為-3.2 V,低于EC/DEC電解質(zhì)。Li的首次成核時間為4 min,略晚于EC/DEC。與EC/DEC相比,Li鍍層有明顯差異。第一次觀測到Li的尺寸比EC/DEC大得多。DOL/DME中鋰的成核很少,在TEM中僅觀察到一個成核發(fā)生(圖1f),而在EC/DEC中存在連續(xù)和密集的Li成核。在DOL/DME中形成的Li并沒有大量成核,而是在7 min時迅速膨脹,在8.5 min時另一個Li粒子突然進入圖像中(圖1f-iv,v)。由于DOL/DME中過電位較低,Pt電極在電極表面發(fā)生Li-Pt合金化反應,同時Li金屬在電極表面電沉積。電極表面粗糙化、體積膨脹和對比度變化證實,電極上的鋰與鉑合金化,如圖1f所示。在Li-Pt合金化后,Li電沉積為一個島,在11.5 min后沿電極邊界分布。

接下來,對兩種電解質(zhì)體系的原位液相TEM觀測結(jié)果進行了定量比較。在EC/DEC中逐漸生成了許多鋰核,而在DOL/DME中只觀察到單一的一個鋰核,如圖2a所示。在EC/DEC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Li顆粒平均尺寸為0.015 μm2,遠小于DOL/DME中Li顆粒平均尺寸(0.078 μm2)。DOL/DME中單個顆粒的生長速度較大,約為EC/DEC中的15-40倍(圖2b)。從生長過程中的顆粒等高線可以看出,在生長似乎暫停后,Li的尺寸在短時間內(nèi)爆發(fā)式增長,然后進入緩速生長階段(圖2c)。

圖2d顯示,兩種電解質(zhì)中所有Li顆粒的總投影面積在8 min內(nèi)相差不大,之后DOL/DME的面積大大超過EC/DEC的面積,并且差距進一步擴大,如圖2e所示。這說明DOL/DME中Li的電沉積量大于EC/DEC。考慮到合金反應中Li會被額外消耗,電沉積Li的量差異更大。這進一步表明,EC/DEC在初始Li形成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不可逆副反應,如電解質(zhì)分解。測量兩種電解質(zhì)中電鍍15分鐘后(0.125?mAh/cm2)的Li顆粒尺寸。EC/DEC的平均粒徑為0.15 μm2(圖2f,h),DOL/DME的平均粒徑為2.71 μm2,約為DOL/DME的18.1倍,其粒徑分布更廣(圖2g,i)。由于在DOL/DME中形成了大量的Li,相鄰的Li粒子會發(fā)生變形。次生粒子在初級粒子上成核,這可能導致SEI的開裂。

9ecdae96-96c3-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 2、(a)兩種體系的成核位點數(shù)。(b)單個Li顆粒面積的變化。(c)EC/DEC(左)和DOL/DME(右)中鋰電鍍過程的輪廓痕跡。(d)所有鋰顆粒的總反應面積分布圖。(e)EC/DEC中總Li面積與DOL/DME中總Li面積之差的變化。在0.5 mA/cm2下,(f和h)EC/DEC和(g和i)DOL/DME電鍍15 min后沉積鋰的(f和g)TEM圖像和(h和i)粒徑分布直方圖。

圖3a 顯示,EC/DEC中的成核過電位明顯大于DOL/DME中的成核過電位。接下來利用電化學阻抗譜評估了兩種電解質(zhì)中SEIs的動力學性質(zhì)(圖3b)。結(jié)果表明,EC/DEC對鋰離子在SEI中的遷移阻力(192 Ω)大于DOL/DME (151 Ω)。

接著進行了低溫TEM和電子能量損失能譜(EELS)分析。圖3c顯示,在EC/DEC中,Li金屬表面觀察到20-30 nm厚的SEI層。高分辨率TEM(HR-TEM)圖像和快速傅里葉變換(FFT)模式(圖3e)表明,EC/DEC的SEI中,Li2CO3、LiF和Li2O鑲嵌在非晶態(tài)有機基質(zhì)中,且分布不均。然而,圖3d 顯示,DOL/DME中形成了一層10-20 nm的薄SEI層。HR-TEM圖像和FFT模式表明,多層Li2O覆蓋在SEI的外部區(qū)域,并與電解質(zhì)形成界面(圖3f)。此外,在多層Li2O下,還存在一種非晶態(tài)有機基質(zhì),其中分布著Li2O晶粒。

基于這些結(jié)果,明確了EC/DEC和DOL/DME中的SEI結(jié)構(gòu),如圖3g,h所示。對于EC/DEC, SEI形成雙層結(jié)構(gòu)??拷娊庖旱耐鈱佑幸粋€富含有機的基體,其中Li2CO3和LiF晶體相不規(guī)則地排列??拷麹i金屬的內(nèi)層含有較多的Li2O和Li2CO3結(jié)晶相無機組分。在富有機表面隨機分布的納米級結(jié)構(gòu)域的離子種類限制了Li的擴散路徑,導致Li+的不均勻和緩慢遷移。在DOL/DME中,最外層由致密的多層Li2O顆粒組成,從而提高了鋰離子的電導率,內(nèi)層由嵌有Li2O納米晶體的非晶態(tài)有機基質(zhì)組成。由于SEI結(jié)構(gòu)的不同,每個SEI都具有不同的電阻,從而影響Li成核和生長行為。

9f36d952-96c3-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 3、(a)?在0.5 mA/cm2恒流實驗中,EC/DEC和DOL/DME電解質(zhì)成核過電位的方框圖。(b)EC/DEC和DOL/DME電解質(zhì)中SEI形成后的電化學阻抗譜Nyquist圖。(c)EC/DEC和(d)DOL/DME中沉積的Li金屬和SEI層的低溫TEM(Cryo-TEM)圖像。來自(e)EC/DEC和(f)DOL/DME的SEI區(qū)域高分辨率TEM圖像。(g)EC/DEC和(h)DOL/DME中形成的SEI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基于對早期Li電鍍和SEI結(jié)構(gòu)的原位和低溫TEM觀察,EC/DEC和DOL/DME中的Li成核機制如圖4a所示。在對電池施加電流時,SEI膜在Li成核之前立即沉積在WE上。在EC/DEC中,通過SEI的Li+通量不均勻,導致SEI下特定位置發(fā)生Li原子的積累,對SEI造成局部應力。由于SEI的脆弱性,SEI很可能被擠破。在SEI裂紋處暴露出來的電極表面進一步促進了Li+流的富集,導致Li顆粒在預沉積的SEI膜外成核。此外,Li形核并不優(yōu)先發(fā)生在電極缺陷位置,這表明SEI的不均勻性決定了Li形核發(fā)生的位置(圖1d)。

而在DOL/DME中,SEI被均勻的、具有高離子電導率的多層Li2O晶粒覆蓋,有利于在SEI下形成相對均勻、快速的Li沉積。由于SEI基體中含有柔性醇酸鹽和聚DOL, SEI上裂紋的形成可能很少,從而導致Li顆粒稀疏形核。界面面積大的沉積Li可以生長形成Li島或與Pt反應生成Li-Pt合金。

9f6bd652-96c3-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 4、在EC/DEC和DOL/DME中Li電鍍早期的(a)成核和(b)生長機制示意圖。

兩種電解質(zhì)中單個Li顆粒的生長機理如圖4b所示。在EC/DEC中,Li+穿透雙層SEI的能力有限,導致單個Li顆粒生長緩慢。在Li顆粒膨脹過程中,由于SEI的脆性,裂紋不斷在SEI上形成,Li金屬的表面暴露出來,并立即鈍化,擴展形成新的SEI。此外,外層有機組分和Li2CO3的高反應活性促使進入的Li+通過與電解質(zhì)的副反應消耗,從而減緩了Li顆粒的生長。

在DOL/DME中,由于Li+在SEI中遷移能壘較低,Li顆粒的生長速度比EC/DEC快。SEI的柔性也有助于Li顆粒的快速生長。同時,DOL/DME具有獨特的生長過程,包括緩慢性生長和爆發(fā)性生長,這與EC/DEC的漸進式生長不同。隨著Li顆粒的增長,柔性SEI拉伸并變薄。變薄的SEI允許電子穿透并降低離子導電性。當達到SEI的彈性極限時,Li的生長便會暫停。在這個遲滯階段形成穩(wěn)定的SEI后,Li的生長速度可以增加。或者,裂紋可以在SEI的彈性極限上形成,導致初級Li顆粒上發(fā)生二次形核。

總結(jié)與展望

本工作利用原位液相TEM和低溫TEM分析研究了兩種電解質(zhì)中鋰離子的初始電沉積過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每個Li顆粒的成核和早期生長是由來自每種電解質(zhì)的SEI的化學結(jié)構(gòu)和力學性能決定的。在EC/DEC中,由于SEI的Li+擴散系數(shù)較低,穩(wěn)定性較差,導致Li生長緩慢且逐漸成核,而在DOL/DME中,由于SEI的Li+導電性和柔性較高,Li生長迅速,成核頻率較低?;谶@些結(jié)果,本工作提出了兩種具有代表性的電解質(zhì)中早期Li沉積的機制,強調(diào)了SEI在早期調(diào)節(jié)Li沉積動力學中的關(guān)鍵作用。本研究為LMBs中Li形貌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審核編輯:劉清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對

(0) 0%

( 發(fā)表人:劉芹 )

      發(fā)表評論

      用戶評論
      評價:好評中評差評

      發(fā)表評論,獲取積分! 請遵守相關(guān)規(guī)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