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nèi)不再提示

探討碲鎘汞紅外探測器工藝中注入溫度的影響

MEMS ? 來源:MEMS ? 2023-09-29 10:45 ? 次閱讀

離子注入工藝是對高能離子進行分析、聚焦與調節(jié)后,以一種特定的掃描模式,將其均勻地注入芯片上。在離子注入的過程中,溫度是PN結成型的重要參數(shù),注入溫度對增強擴散和晶格缺陷的影響很大。對于碲鎘汞的離子注入工藝而言,由于碲鎘汞的特殊性,注入?yún)^(qū)原子的擴散過程不僅僅出現(xiàn)在熱處理工藝中。如果注入工藝本身溫度較高,那么原子的擴散過程在注入中就會發(fā)生。碲鎘汞離子注入工藝本身就能直接形成較好的n?n?p結。因此,注入溫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注入?yún)^(qū)的實際尺寸和有效結深。離子注入技術中碲鎘汞芯片的溫度控制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據(jù)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期,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紅外》期刊上發(fā)表了以“碲鎘汞離子注入溫度研究”為主題的文章。該文章第一作者為何斌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碲鎘汞紅外探測器的研究工作。

本文從離子注入工藝的溫度控制出發(fā),研究了離子注入工藝中的束流、注入能量、接觸面粗糙度等因素對溫控的影響,并結合器件的I-V曲線,探究了碲鎘汞紅外探測器工藝中注入溫度的影響。

實驗

如圖1(a)所示,將溫度試紙貼在芯片上,表征離子注入過程中芯片表面的實際溫度。采用半導體參數(shù)測試儀采集器件的I-V特性曲線。

如圖1(b)所示,采用液相外延工藝在CdZnTe襯底材料上生長HgCdTe外延層;使用磁控濺射設備在HgCdTe表面上生長CdTe及ZnS復合鈍化膜層;基于離子注入技術,通過注入高能B離子,在HgCdTe上形成PN結;利用干法刻蝕技術在碲鎘汞表面上刻蝕出電極接觸孔,并用離子束沉積設備引出電極,完成器件的制備。

0ec234a2-53e2-11ee-a25d-92fbcf53809c.jpg

圖1 (a)離子注入溫度測試圖;(b)器件結構圖

實驗結果與討論

注入能量與束流對芯片溫度的影響

在離子注入過程中,注入能量是指注入離子攜帶的總能量,束流是指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nèi)注入離子的數(shù)量。一般來說,注入能量與束流越高,芯片表面的熱效應越大。如圖2所示,當采用高能離子轟擊芯片表面時,雖然芯片與硅片背面有冷卻系統(tǒng),但由于光刻膠的導熱性差,巨大的熱效應依然會導致芯片表面有一定溫升,引起芯片的實際溫度與設定溫度不一致。

0eeb0ca6-53e2-11ee-a25d-92fbcf53809c.jpg

圖2 離子注入工藝的模型圖

圖3所示為采用不同的離子注入?yún)?shù)時,在0℃與20℃冷卻溫度下,芯片表面溫度與注入能量、束流的關系曲線。在圖3(a)中,樣品背面采用循環(huán)水實現(xiàn)0℃控溫。當恒定注入能量分別為150 keV、200 keV、250 keV和300keV時,芯片表面溫度隨著注入束流的增大而升高。在小束流30~60 μA范圍內(nèi),溫度變化整體上較為緩慢;在束流60~120 μA范圍內(nèi),芯片表面溫度與注入束流幾乎成正比;當束流大于120 μA時,芯片表面溫度開始陡增。

對比圖3(a)中注入能量分別為150 keV、200 keV、250 keV和300 keV時的溫度-束流曲線,可以發(fā)現(xiàn)注入能量增大也會增加芯片表面溫度。當束流處于30~60 μA且注入能量從150 keV增至300 keV時,芯片溫度升高10℃;當束流處于60~130 μA且注入能量從150 keV增至300 keV時,芯片溫度升高5~19℃左右。

在圖3(b)中,樣品背面采用循環(huán)水實現(xiàn)20℃控溫,芯片表面溫度隨注入能量及束流的變化關系與圖2(a)極相似。當恒定注入能量為150 keV、200 keV、250 keV、300 keV且束流處于30~60 μA時,溫度可控制在一個理想的范圍內(nèi);若繼續(xù)增大束流,芯片表面溫度與注入束流成正比,并逐漸開始失控。若恒定束流,芯片表面溫度也隨注入能量的增大而上升;注入能量從150 keV增至300 keV時,芯片溫度升高6~14℃左右。

0ef8e984-53e2-11ee-a25d-92fbcf53809c.jpg

圖3 芯片表面溫度與注入能量、束流的關系曲線:(a) 0℃控溫;(b) 20℃控溫

試驗結果表明,在離子注入工藝中束流與能量對芯片表面溫度的影響較大,過大的束流與能量都會讓芯片表面溫度失控。在實際工藝參數(shù)的選擇中,注入能量決定了離子的注入深度,通常不會輕易變動。我們可以選擇一個較低的注入束流以及背面冷卻溫度,以盡量降低芯片表面溫度(保證低于光刻膠的耐受溫度),從而提高工藝過程的成品率。

接觸面粗糙度對芯片溫度的影響

如圖4所示,實際工藝中存在個別芯片背面較差、承載芯片的硅片在多次注入后稍粗糙等情況。為了探究不同導熱接觸面對離子注入工藝的影響程度,本文選擇背面粗糙度不同的芯片,觀察離子注入后的光刻掩膜圖案。

0f12a95a-53e2-11ee-a25d-92fbcf53809c.jpg

圖4 芯片與硅片接觸面的模型圖

如圖5所示,對于背面粗糙度不同的芯片A與B,采用相同的工藝參數(shù),試驗結束后光刻掩膜的形貌差距較大。結果表明,圖5(a)中芯片A背面整體高度較為均勻,背面光滑;圖5(b)中,在離子注入后,芯片A表面光刻掩膜正常,并未有光刻膠變形等現(xiàn)象。然而,圖5(c)中芯片B背面整體高度相差極大(最大達5 μm),芯片背面呈現(xiàn)較多的小坑,較為粗糙;圖5(d)中,在離子注入后,芯片B表面光刻膠嚴重變形甚至裂開,造成光刻掩膜失效。從傳熱學上看,在芯片和硅片導熱系數(shù)不變時,芯片面型差與硅片粗糙將減小傳熱面,引起芯片溫度極度失控。

在離子注入工藝中,需要對芯片和硅片的接觸面加以重視。在芯片背面,我們可以采用磨拋工藝來降低粗糙度,并采用表面光滑的硅片承載芯片。一個好的接觸表面有利于增大換熱面積,降低區(qū)域溫度升幅,保證光刻掩膜不變形,提高工藝過程的穩(wěn)定性。

0f2b6468-53e2-11ee-a25d-92fbcf53809c.jpg

圖5 基于相同的工藝參數(shù),試驗結束后光刻掩膜的形貌:(a)芯片A的背面;(b)芯片A在離子注入后的光刻掩膜形狀;(c)芯片B的背面;(d)芯片B在離子注入后的光刻掩膜形狀

離子注入溫度對碲鎘汞紅外探測器的影響

研究器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漏電流與器件加工工藝的關系。為了探究離子注入溫度對碲鎘汞紅外探測器的影響,將同一片碲鎘汞材料劃開。圖6(a)與圖6(b)所示分別是注入溫度為0℃與85℃時的I-V曲線。

0f392238-53e2-11ee-a25d-92fbcf53809c.jpg

圖6 (a)注入溫度為0℃時的I-V曲線;(b)注入溫度為85℃時的I-V曲線

對比圖6(a)與圖6(b)的第四象限可知,當反向電壓為50 mV時,注入溫度為 0℃的碲鎘汞光敏元的反向電流為8 nA,注入溫度為85℃的碲鎘汞光敏元的反向電流為14.9 nA。在I-V曲線的第一象限內(nèi),注入溫度為0℃的碲鎘汞光敏元的開啟電壓為83.7 mV,注入溫度為85℃的碲鎘汞光敏元的開啟電壓為117.5mV對于相同的離子注入劑量及束流等條件,離子注入溫度較高的碲鎘汞芯片表現(xiàn)出更大的反向電流和開啟電壓。

根據(jù)圖6(a)與圖6(b)的開啟電壓與反向電流信息,可以發(fā)現(xiàn)注入溫度越高,實際的注入?yún)^(qū)面積越大。一般認為碲鎘汞B離子注入依靠損傷成結,其有效結深往往比注入深度延長1~3 μm左右。當B離子注入到碲鎘汞芯片時,與內(nèi)部晶格原子發(fā)生連續(xù)撞擊,造成大量的晶格損傷,表現(xiàn)出Hg-Te鍵斷裂,大量間隙Hg原子形成N型層。當注入溫度較高時,我們認為注入?yún)^(qū)Hg原子的擴散過程在注入中就會發(fā)生,大量的間隙Hg原子發(fā)生橫向擴散,增大了PN結的面積。

對比圖6(a)與圖6(b)的反向電流與平坦電壓信息可知,注入溫度較高的PN結的反向漏電更易增加。這很可能是因為注入溫度較高,原子晶格處于較高的能量狀態(tài),在被注入離子破壞后,容易得到較多的射程端缺陷和離子注入損傷。這些離子注入帶來的晶格損傷在后續(xù)的退火工藝中無法完全消除,使得少子壽命降低,引入了較大的漏電流。若從光敏元的性能考慮,為了保證注入?yún)^(qū)的實際面積與設計面積接近,并避免較多的晶格損傷,我們應該盡量選擇一個較低的注入溫度。

結束語

本文研究了離子注入工藝中束流、注入能量、接觸面粗糙度等因素對注入溫度的影響,并結合器件的I-V曲線,探究了碲鎘汞紅外探測器工藝中注入溫度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束流、注入能量、冷卻溫度以及接觸面對于控制芯片溫度具有重要作用。為了保證注入溫度低于光刻膠的耐受溫度,提高工藝過程的成品率,我們可以選擇較低的注入束流和冷卻溫度;同時在芯片背面,可以采用磨拋工藝來降低粗糙度,并選用表面光滑的硅片來優(yōu)化導熱面。從光敏元的I-V曲線分析,較低的注入溫度有利于減小PN結的暗電流,阻止注入?yún)^(qū)面積的橫向擴散,從而提高碲鎘汞紅外探測器的整體性能。后續(xù)將重點研究注入溫度對碲鎘汞的熱擴散作用,并結合透射電鏡和I-V曲線等手段對注入機理作進一步解釋。

編輯:黃飛

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nèi)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2

    文章

    50206

    瀏覽量

    420871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

    文章

    2608

    瀏覽量

    72842
  • 紅外探測器
    +關注

    關注

    5

    文章

    287

    瀏覽量

    18026
  • 離子注入
    +關注

    關注

    3

    文章

    29

    瀏覽量

    10319

原文標題:碲鎘汞離子注入溫度研究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用MCT材料和CdTe /ZnS雙層鈍化工藝制備中波探測器的研究成果

    將初測合格的640 × 512@ 15 μm規(guī)格中波芯片與杜瓦耦合,經(jīng)高溫排氣后,配上本公司自研的RS046小型化斯特林制冷機,制備成F數(shù)為4的中波紅外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30 10:13 ?3563次閱讀
    用MCT材料和CdTe /ZnS雙層鈍化<b class='flag-5'>工藝</b>制備<b class='flag-5'>碲</b><b class='flag-5'>鎘</b><b class='flag-5'>汞</b>中波<b class='flag-5'>探測器</b>的研究成果

    基于分子束外延的短/中波雙色材料及器件的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報道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11所”)在短/中波雙色紅外探測器組件研制方面的最新進展:通過分子束外延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24 10:49 ?2804次閱讀
    基于分子束外延的短/中波雙色<b class='flag-5'>碲</b><b class='flag-5'>鎘</b><b class='flag-5'>汞</b>材料及器件的最新研究進展

    高工作溫度紅外探測器的優(yōu)點及當前HOT器件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因此,在保證紅外探測器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探測器組件的工作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27 09:14 ?8234次閱讀
    <b class='flag-5'>碲</b><b class='flag-5'>鎘</b><b class='flag-5'>汞</b>高工作<b class='flag-5'>溫度</b><b class='flag-5'>紅外</b><b class='flag-5'>探測器</b>的優(yōu)點及當前<b class='flag-5'>碲</b><b class='flag-5'>鎘</b><b class='flag-5'>汞</b>HOT器件的發(fā)展現(xiàn)狀

    簡析金摻雜紅外探測材料及器件技術

    高靈敏度、高分辨率等高性能n-on-p型長波/甚長波以及高工作溫度中波器件研制的一種技術路線選擇。本文在分析評述金摻雜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24 16:12 ?3981次閱讀
    簡析金摻雜<b class='flag-5'>碲</b><b class='flag-5'>鎘</b><b class='flag-5'>汞</b><b class='flag-5'>紅外</b><b class='flag-5'>探測</b>材料及器件技術

    P-on-N紅外探測器的器件結構設計

    紅外探測器是將混成芯片封裝在微型杜瓦內(nèi)部,采用制冷機提供所需冷量,將混成芯片降溫至設定的工作溫度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20 11:09 ?3802次閱讀

    集成長波320×256偏振探測器的設計

    對集成長波320×256偏振探測器的偏振結構進行了設計及驗證后,按照文中設計對已經(jīng)制備的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10 15:09 ?1019次閱讀

    昆明物理研究所在長波p-on-n紅外焦平面器件方面的研究進展

    針對p-on-n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展開研究,器件采用原位摻In的LPE 技術在CdZnTe襯底上生長N型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05 15:00 ?1364次閱讀

    高工作溫度p-on-n中波紅外焦平面器件研究

    p-on-n結構中波焦平面器件通過光刻、離子注入、鈍化、刻蝕、金屬沉積、倒裝互連等工藝制備而成,單元器件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05 15:57 ?1075次閱讀

    APD焦平面技術研究

    APD探測器可通過偏壓調節(jié)實現(xiàn)常規(guī)的被動熱成像和雪崩增益下的主動成像,這將為實現(xiàn)采用單個焦平面探測器的自對準系統(tǒng)提供了可能。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16 14:04 ?1311次閱讀

    探討線性雪崩焦平面器件評價及其應用

    線性雪崩焦平面探測器具有高增益、高帶寬及低過剩噪聲等特點,在航空航天、天文觀測、軍事裝備及地質勘探等領域展現(xiàn)了巨大的應用潛力。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28 09:12 ?1140次閱讀

    中波紅外室溫探測器激光輻照飽和特性的仿真

    本文針對室溫工作的光伏型中波紅外探測器激光輻照飽和特性進行了仿真,結果表明,中紅外激光對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07 11:22 ?1578次閱讀

    步進式***在紅外芯片工藝中的應用以及取得的效果

    光刻是制備紅外探測器芯片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工藝。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18 09:04 ?1186次閱讀
    步進式***在<b class='flag-5'>碲</b><b class='flag-5'>鎘</b><b class='flag-5'>汞</b><b class='flag-5'>紅外</b>芯片<b class='flag-5'>工藝</b>中的應用以及取得的效果

    昆明物理研究所紅外探測器研究進展

    是一種近乎理想的紅外探測器材料,吸收系數(shù)高、量子效率高、載流子壽命長、工作溫度高,而且通過
    發(fā)表于 08-07 11:03 ?911次閱讀
    昆明物理研究所<b class='flag-5'>碲</b><b class='flag-5'>鎘</b><b class='flag-5'>汞</b><b class='flag-5'>紅外</b><b class='flag-5'>探測器</b>研究進展

    液相外延薄膜缺陷綜述

    液相外延是(MCT)薄膜生長領域最成熟的一種方法,被眾多紅外探測器研究機構和生產(chǎn)商所采用。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07 11:10 ?1229次閱讀
    液相外延<b class='flag-5'>碲</b><b class='flag-5'>鎘</b><b class='flag-5'>汞</b>薄膜缺陷綜述

    詳細介紹襯底的表面處理研究

    (CZT)單晶材料作為(MCT)紅外焦平面探測器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02 13:51 ?653次閱讀
    詳細介紹<b class='flag-5'>碲</b>鋅<b class='flag-5'>鎘</b>襯底的表面處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