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科技對決還在發(fā)酵,日韓貿易糾紛卻已愈來愈烈,自日本宣布限制對韓國的三種重要半導體原材料出口以來,韓國總統府青瓦臺、外交部等紛紛尋求應對之策,相關公司如三星、SK海力士等也在自求多福。
追溯日韓以往的恩怨,可以說這次貿易戰(zhàn)是無數糾葛后的回響。但有媒體提及日本企業(yè)或在尋求我國***或大陸企業(yè)的材料替代方,可能真的是一廂情愿。
日韓恩怨史
近年來日韓關系因所謂韓國勞工、軍事方面導致的降溫,全球有目共睹。但其實雙方在半導體領域的恩怨經年前就已埋下。
想當年,日美貿易戰(zhàn)一浪高過一浪,為培植制約日本的“備胎”,美國在60年代后開始大力扶持韓國的發(fā)展,輸入資金和技術,并在關稅和政策上偏心照顧。
加上日本自身在產業(yè)政策、財團體制、技術路線和經營策略上的失誤,日本的電子基本盤遭受沉重打擊。
于是乎,在美國和韓國借助互聯網及芯片等現代化科技產業(yè)飛速發(fā)展的那三十年,也被成為“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但日本并非一蹶不振式的落敗,其仍有深厚積淀,并不斷在忍辱負重地進行著自己的科技布局,日韓也走上了不同的發(fā)展道路。
鏖戰(zhàn)多年,韓國以面板產業(yè)、存儲產業(yè)稱雄,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
而日本雖失去了最初的光芒,卻成全了產業(yè)鏈上涉及設備、材料、設計、制造和封測的完整布局,躋身為半導體上游實至名歸的霸主,擁有最強話語權。
盡管在“盟主”美國的調和下,日韓也曾度過多年蜜月期。
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因“日企強征勞工”判決、韓國政府解散“和解與治愈基金”、日韓火控雷達等事件使得日韓關系陷入低迷,而此次日本限令無疑正戳韓國“軟肋”。
引發(fā)系統性災難?
要知道,在對韓國禁運的三大類材料中,日本廠商基本處于全球壟斷地位。
全球氟聚酰亞胺總產量的90%、全球半導體企業(yè)70%的高純度氟化氫都來自日本廠商。技術壁壘極高的光刻膠行業(yè),亦長年被日本、歐美等少數專業(yè)公司壟斷。
前五大廠商占據了全球光刻膠市場 87%的份額,日本 JSR、東京應化、日本信越與富士電子材料市占率合計達到 72%。在其他材料方面,日本廠商也不逞多讓。
反觀韓國,目前超過90%的氟聚酰亞胺和光刻膠、以及40%以上的高純度氟化氫均依賴日本進口,禁令將讓全球半導體營收狀元和探花三星電子、SK海力士遭受重創(chuàng)。
韓媒初步估計,若發(fā)展至最糟情況,韓日半導體產業(yè)損失規(guī)模分別為45萬億韓元、1700億韓元,韓國半導體業(yè)界遭受的損失近乎于日本的270倍。
當然,任何出招的禁令都是一把雙刃劍。
出口管控措施不僅可能對日本供應商造成沖擊,短期內很難找到其他客戶來填充空出來的產能,而且對于索尼、松下等使用韓國半導體產品的日本企業(yè)也有影響。
而更深層的是,日韓之間的“雙雄對決”如果持續(xù)深陷,在供應鏈主宰全球化的時日,全球供應鏈將不可避免受到波及。
畢竟,在面板產業(yè)韓國OLED技術全球領先,占據全球七成以上產能。
在存儲方面,韓國在DRAM市場占有率超過70%,韓國半導體和面板生產受阻將會波及下游客戶,包括中國的華為、OPPO和vivo,日本的索尼以及美國的蘋果。
可以說,禁運對全球供應鏈將帶來余震式的沖擊波。
這也引發(fā)深層的思考:一方面供應鏈需要多元化,不能單倚靠某一家廠商,否則極易陷入被動。
另一方面,對國內產業(yè)鏈亦提出了警示,在經濟全球化被民族主義、單邊主義籠罩的時代,中國半導體材料產業(yè)確實需要長遠發(fā)展,并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背后的警醒
雖然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對峙之勢讓日韓的貿易糾紛成為插曲,但這一插曲對國內帶來的教訓卻顯得分外凝重。
有分析說,在這一貿易糾紛中,中國半導體材料廠商有望成“轉單方”,填補空缺。但或許這只是一廂情愿。
從這三大材料來看,國內差距明顯,短期內不可能找到替代品。
以光刻膠來說,且不說先進制程,國內與三星相比相差幾代的代工廠如中芯國際、華虹宏力等,采用的都是日本而非國內的材料,日本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地位確實強大。
中國目前的光刻膠、氟化氫、氟聚酰亞胺等還達不到高純度要求。
從現狀來看亦難言樂觀。國內現在應用的很多材料,日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發(fā)展成熟了。
國內雖在低端材料市場取得較大突破,但在高端材料方面相比國際水平普遍落后15到20年,有的可能高達30年。
究其難以進步的原因,電子材料的特殊性在于跨學科,涉及配方、提純技術、設備以及產品穩(wěn)定性一致性等等,研制和應用是兩回事,且不同產線不同技術節(jié)點不同工藝應用的材料都有巨大差別。
有些材料國內可能也能做,但是下游客戶因成本太高風險太大不愿嘗試,無形中亦導致國內材料業(yè)進展緩慢。
日韓貿易之爭提供一個契機,讓國內意識到材料的重要性,材料才是根本,沒有合格、先進的材料和設備,IC設計就只能是紙上談兵,IC制造、封測也是無米之炊。
在這一過程中,下游廠商應為國產材料提供更多上機驗證和測試的機會,這樣才有利于改進與提升。同時在資金等層面多向材料領域傾斜,才能整體促進材料業(yè)發(fā)展。
正所謂前事之鑒,后事之師。半導體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yè),得核心技術者得天下,而越往上游,核心技術越密集、越高端,特別是在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領域。
日韓貿易戰(zhàn)對國內不會帶來什么利好,反而放大了一種潛在的威脅,日本可以以此對付韓國,也一樣可以對付中國。
這也從側面提醒國內加強在材料和設備的投入和布局已然刻不容緩。
而無論是日韓之爭還是中美之戰(zhàn),在供應鏈主宰的超級全球化市場中,任何“單點故障”都會引發(fā)系統性的連鎖災難,貿易戰(zhàn)甚至科技戰(zhàn)不會有最終的贏家,而補全自己的實力才是終極王道。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6855瀏覽量
214337 -
面板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669瀏覽量
53750
原文標題:日韓貿易糾紛,對中國不是利好而是警醒!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5a502600bb47,微信公眾號:電子芯聞】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